石涝池
在今陕西定边县东。《方舆纪要》卷61榆林镇:“石涝池在镇西。正德初,督臣杨一清议于延绥定边营迤东石涝池,至宁夏横城三百里内边墙,增筑高厚处也。”
在今陕西定边县东。《方舆纪要》卷61榆林镇:“石涝池在镇西。正德初,督臣杨一清议于延绥定边营迤东石涝池,至宁夏横城三百里内边墙,增筑高厚处也。”
①西汉元封三年(前108)置,治所在朝鲜县(今朝鲜平壤市大同江南岸土城洞,一说即今平壤市)。辖境相当今朝鲜平安南道,黄海南、北道、江原道和咸镜南道地。西晋建兴元年(313)与朝鲜县同侨治棘城(今辽宁义
六朝时通称都城建康 (吴名建业,今江苏南京市) 为京邑,以别于今江苏镇江市的京城 (简称京)。《三国志· 吴书 ·孙和传》: “宜立庙京邑”;《宋书·孝武帝纪》: 元嘉三十年 (453) 五月丙子,“
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南城县:旴江驿“在府城东。宋康定二年于城南作新亭,谓之集宾亭。俗谓之旴江馆。后改为驿,移于城东。一云城东旴水上旧有盱江亭,南唐所置也,驿因以名。又旴江递运所
春秋吴地,在今安徽天长市西北。《史记·楚世家》: 平王十年 (前519),“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后人因此常用 “卑梁之衅” 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剧斗。古邑名。春秋
①即今山东文登市南侯家镇。清光绪《文登县志》 卷3 《坊市》: “城南四十里曰侯家集。”②即今河南镇平县二十二里侯集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 卷11: 同治四年 (1865) 八月,张曜率军 “追抵镇
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7应山县:礼山“在县东八十里。梁礼山县盖置于山下”。
一作六水。据《吕氏春秋·有始览》:“何谓六川?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高诱注:“河出昆仑东北陬,赤水出其东南陬。辽水出砥石山, 自塞北东流直至辽东之西南入海。黑水出昆仑西北陬。江水出岷山
即彰八里。初见于 《突厥大词典》,为回鹘五城之一。或谓即唐张堡城守捉。即今新疆昌吉市。《元史·耶律希亮传》: 耶律希亮 “至昌八里城”。即此。
即滮池。又名圣女泉、水池。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魏书·地形志》: 京兆郡长安县有 “滮池水”,即此。
北宋至道三年 (997) 置,治所在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郑州、许昌二市及淮阳县以西,崤山、熊耳等山以东,沁、卫二河以南; 安徽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 陕西秦岭以南,子午河及大巴山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