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确山县

确山县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1012) 改朗山县置,属蔡州。治所即今河南确山县。元属汝宁府。明洪武初省入汝阳县,十四年 (1381) 复置。民国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南部。属驻马店市。面积2155平方千米。人口49.9万。辖7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盘龙镇。西汉置朗陵(治今确山县南任店)、阳安(治今确山县东北古城)、安昌(治今确山县西南黄湾)三县,属汝南郡。东汉建安三年(198年)置阳安郡,治朗陵县,寻废。北魏废朗陵县,安昌县移治原朗陵县城。南朝宋置初安郡,治安昌县。东魏复置阳安郡,治阳安县。北齐废阳安郡、阳安县。隋开皇初废初安郡;三年(583年)安昌县移治今确山县城;十六年改安昌县为朗山县,因境内朗山得名,属汝南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属蔡州。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因避太祖赵玄朗(即赵匡胤)讳,改朗山县为确山县,治今址。因境内确山得名,属蔡州。元、明、清属汝宁府。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信阳专区,1965年属驻马店专区,1969年属驻马店地区,2000年属驻马店市。地处伏牛山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区,臻头河、明河、臻山河流经境内,西南部建薄山水库。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产小麦、玉米、大豆、稻、甘薯、花生。矿产有煤、铁、磷、萤石、花岗石等。工业有化肥、修配、机械、印刷、水泥、采矿等。京广铁路、107国道纵穿东部,确内公路横贯中部和西部。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竹沟烈士陵园、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杨靖宇烈士故居、朗陵遗址、朱庄遗址、范滂墓、曹庄遗址、北泉寺等。


猜你喜欢

  • 皋兰镇

    本兰皋戍,后改为皋兰镇,在今甘肃康县西。《新唐书·地理志》 阶州: “本武州,……景福元年更名,治皋兰镇。” 即此。北宋属将利县。

  • 七塘铺

    即今四川璧山县北七塘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巴县:七塘铺“在县西北一百二十二里”。后为场市。同治《璧山县志》卷1:七塘场在“县北六十里”。

  • 朝山厄 (阨)

    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万安县: 朝山阨 “在县西南朝山下。背负竣岭,俯瞰大江,为往来阨塞”。

  • 海庄

    在今昆明市西南高峣山下。明杨慎谪滇,侨居于此。

  • ①商、周时方国。在今陕西眉县西南。殷末,参加周武王伐纣战争。《尚书·牧誓》: “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矛其誓。” 一说 “微” 通 “眉”,在今四川眉山县。②春秋

  • 忠路土司

    清初改忠路安抚司置,属施州卫。治所即今湖北利川市西南七十六里忠路镇。雍正十三年(1735) 废。清初改忠路安抚司置,治今湖北省利川市西南。雍正十三年(1735年)废。

  • 祝公桥

    即今江西铅山县南祝公桥。《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铅山县: 祝公桥 “在县西南十五里。《闻见录》,自祝公桥三十里至葫芦岩,又三十里即崇安之桐木关,为入闽之间道”。

  • 板城渚口

    即板渚。在今河南荥阳市北牛口峪附近。《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径板城北,有津,谓之板城渚口。”即“板渚”。

  • 都素司

    即都素蛮夷长官司的简称。在今贵州岑巩县西北七十里都素。

  • 布隆德尔苏卡伦

    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东南贝尔湖西北。见民国《黑龙江志稿》卷33《武备志·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