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福州

福州

①唐置,为羁縻州,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罗富乡。北宋废。元复置,属庆远南丹安抚司。明洪武初废。

②唐开元十三年 (725) 改闽州置,治所在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元和志》 卷29福州: “因州西北福山为名。” 辖境相当今福建尤溪县北尤溪口以东的闽江流域和古田、屏南、福安、福鼎等市县以东地区。五代后辖境西南部缩小。天宝元年 (742) 改为长乐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福州。唐为福建节度使治。五代为闽都,一度改为长乐府。宋为福建路治。南宋景炎元年 (1276) 端宗即位于此,改为福安府。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复为福州,翌年升为福州路。1946年设福州市。宋、元以来海舶前往东南亚各地,常由此出海。

③南宋置,为特磨道治。治所即今云南广南县。元初废。

④辽置,属上京道。治所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东北。《辽史·地理志》 福州: “国舅萧宁建。南征俘掠汉民,居北安平县故地。在原州北二十里,西北至上京七百八十里。户三百。” 金废。


(1)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改闽州置,治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元和郡县志》福州:“因州西北福山为名。”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尤溪县北尤溪口镇以东的闽江流域和古田、屏南、福安、福鼎等市县以东地区。五代后辖境西南部辖小。天宝至德间曾改为长乐郡。五代闽一度改为长乐府。唐为福建节度使治。五代为闽都。宋为福建路治,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端宗即位于此,易为福安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复为福州,十五年升为福州路。宋元以来海舶前往东南亚各地,常由此出海。(2)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西罗富。为黔州所领羁縻州。辖境即相当今南丹县西一带。宋仍为羁縻州,后废。(3)辽置,为上京道头下军州。治今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东。金废。


猜你喜欢

  • 南靖县

    元至正十六年 (1356) 改南胜县为南靖县,属漳州路。治所即今福建南靖县东北靖城。明嘉靖四十五年 (1566) 移治大帽山麓,南去旧治二里许。万历二十三年 (1595) 还旧治。1938年移治山城镇

  • 岔溪

    即今四川城口县西北沿河乡(岔溪河场)。《明史·张令传》:崇祯十三年(1640)二月,“大败(张献忠义军)玛瑙山,走岔溪,千江河,令复与副将方国安大破之”。即此。

  • 闽上省

    1933年11 月由中华共和国 (福建人民政府) 置,省会在南平县 (今福建南平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建宁、将乐、沙县、尤溪、南平、建瓯、政和等县市以北、以西地。同年12月改为延建省。

  • 水银厂

    亦作水荫场。即今湖南保靖县南三十里水银乡。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水银山“乱峰合沓,幽径蟠绕。山洞旧产水银,故名”。

  • 黄栌岭

    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五十里。《北齐书·文宣帝纪》: 天保三年 (552),“冬十月乙未,至黄栌岭,仍起长城,北至社干戍四百余里,立三十六戍”。明置巡司于此。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汾阳市西北。《资治通鉴》:南

  • 伊通县

    1913年改伊通州置,属吉林省吉长道。治所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1929年直属吉林省。1988年改设伊通满族自治县。旧县名。1913年由伊通州改置,治伊通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1988年

  • 阿拉善山

    即贺兰山。在今宁夏银川市西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南。《清一统志·阿拉善厄鲁特》:贺兰山“在旗东,与宁夏边接界。土人名阿拉善山”。魏源《圣武记》卷3:“贺兰山厄鲁特者,俗所谓阿拉山蒙古也。阿拉山即贺兰山

  • 小觅出礁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小现礁。1935年命名小觅出礁。1947年改名小现礁。

  • 天阶山

    在今福建将乐县东南。《寰宇记》卷100南剑州将乐县:天阶山“在县南二十里。《建安记》云,山下有宝华洞,即赤松子采药之所。洞中有泉,有石燕、石蝙蝠、石室、石柱、石臼、石井。俗云,其井南通沙县溪,复有乳泉

  • 姑尤

    二水名。《左传》: 昭公二十年 (前522),晏子曰: “聊、摄以东,姑、尤以西。” 杜注: “姑尤,齐东界也。姑水、尤水皆在城阳郡东南入海。” 元于钦 《齐乘》 卷2: 姑尤水,“今按沽水有二: 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