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地隘
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芦地。《方舆纪要》卷99永春县:“芦地隘在县西北五十里新犁山下。亦嘉靖二年建。”
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芦地。《方舆纪要》卷99永春县:“芦地隘在县西北五十里新犁山下。亦嘉靖二年建。”
即赫斤部或赫金部,又称赫哲部。清初分布于我国东北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清吴桭臣 《宁古塔纪略》: “时逻车国人造反,到乌龙江黑斤诸处抢貂皮,锋甚锐。”
即蒙古车臣汗部中末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弋勒希尔一带。
唐贞观二年 (628) 置,属石州。治所在今山西柳林县西北孟门镇。七年 (633) 废。金明昌六年 (1195) 改定胡县复置,属石州。元至元后废。古县名。唐贞观二年(628年)置,治今山西省柳林县西
即今广东河源市西南埔前镇,南接博罗县界。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博罗县东北有埔前墟。
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裕溪河北岸运漕镇。清设巡司于此。《清一统志·和州》:运漕镇巡司“在含山县南八十里。地临大河,上通巢湖,下接大江。民居稠密,商贾辐辏。本朝乾隆三十年裁宁国府照磨,改设巡司于此”。在安徽
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885)以河中节度使号为护国军,治所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辖境相当今山西三川河以南、太岳山及析城山以西地区,河南卢氏、栾川、灵宝等县,陕西大荔、韩城、合阳、白水
①即今湖北咸宁市东南四十里白沙乡。清光绪《咸宁县志》卷2 《铺舍》:白沙铺“南往通山路”。②即今湖北孝昌县西南白沙镇。清光绪《孝感县志》卷2:“白沙铺,在花园西南三十里。”
北宋置,属滏阳县。即今河北磁县西南观台镇。在河北省磁县西部,岳城水库西侧。面积41.6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观台,人口 9110。镇北有土台,传为曹操阅兵所筑,故名观台。1953年属峰峰矿区
①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 (前272) 置,治所在宛县 (今河南南阳市)。《元和志》 卷21:“以在中国之南,而有阳地,故曰南阳。” 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南桐柏县以西,湖北丹江口市以东,河南鲁山县以南,河南
在今河南潢川县南。《方舆纪要》卷50光州:车谷山在“州南七十里。群峰拥抱,清流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