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路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英德府置,属江西行省。治所在真阳县 (今广东英德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及翁源县地。至元二十三年 (1286) 降为英德州。大德四年 (1300) 复升为路。至大元年(1308) 又降为英德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英德府置,治真阳县(今英德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英德市和翁源县地。属江西行省。二十三年降为英德州。大德四年(1300年)复升为路。至大元年(1308年)又降为英德州。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英德府置,属江西行省。治所在真阳县 (今广东英德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及翁源县地。至元二十三年 (1286) 降为英德州。大德四年 (1300) 复升为路。至大元年(1308) 又降为英德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英德府置,治真阳县(今英德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英德市和翁源县地。属江西行省。二十三年降为英德州。大德四年(1300年)复升为路。至大元年(1308年)又降为英德州。
唐贞观三年 (629) 以南谢蛮首领谢疆地置,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南青岩镇附近。次年改为庄州。
在今陕西千阳县南,接近箭括岭。《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元年(948),蜀将安思谦进屯散关,“遣马步使高彦俦、眉州刺史申贵击汉箭筈安都寨,破之”。即此。
元置,即今甘肃天水市东社棠镇。《析津志》“天下站名”:“一百上邽,六十杜树坪。”
又作蚂蜒河、妈言河。即今黑龙江省延寿县东蚂蜒河。《清一统志·吉林一》: 玛延河 “在阿勒楚喀城东北二百里。源出玛展窝集,北流入混同江”。
义阳三关之一。又名东关、武胜关。即今河南信阳县南,河南、湖北二省交界处之武胜关。《魏书· 中山王英传》: 永平二年 (509),将取三关,“英至长薄,马广夜遁入武阳”。即此。在今河南省罗山县南。义阳三
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西。《左传》: 成公二年 (前589),齐侯为晋军败于鞌,“遂自徐关入”。又,成公十七年 (前574),国佐 “杀庆克,以谷叛,齐侯与之盟于徐关而复之”。即此。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
泛指东南亚地区的岛群,北起菲律宾吕宋岛以北的巴坦岛,南至印度尼西亚的罗地岛,西起苏门答腊岛,东至伊里安岛西面。《清史稿·食货志五》: “福州红茶多输至美洲及南洋群岛。”
①春秋楚邑。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北。《左传》:哀公四年(前491),晋人执戎蛮子与其五大夫,“以畀楚师于三户”。即此。杜注:“今丹水县北有三户亭。”②津渡名。在今河北磁县西南漳水上。《史记·项羽本纪》:“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赤塔州涅尔琴斯克 (即尼布楚) 西南鄂嫩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以斡难河得名。在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尼布楚)西南鄂嫩河流域。后废
吐蕃置,即今甘肃和政县治。《宋史·苗授传》: “王韶取镇洮,授为先锋,破香子城,拔河府。羌虽败,气尚锐,辄围香子以近归师,……授奋击败之。” 又 《宋史·兵志》 载: “洮西香子城之战,官军贪功,有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