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经河
古名邛水、邛崃水。即今四川荥经、天全二县境之荥经河,为青衣江西支流。《寰宇记》 卷77荣经县: 荣经水 “在县东一里,出严道县青山下,入县界”。《方舆纪要》 卷72荣经县: 荣经水 “在城东。荣水出大相公岭,流至城北,经水出瓦屋山,流经城南,会流而东北入于平羌江。隋时置荣经口戍,唐因置县”。
古名邛水、邛崃水。即今四川荥经、天全二县境之荥经河,为青衣江西支流。《寰宇记》 卷77荣经县: 荣经水 “在县东一里,出严道县青山下,入县界”。《方舆纪要》 卷72荣经县: 荣经水 “在城东。荣水出大相公岭,流至城北,经水出瓦屋山,流经城南,会流而东北入于平羌江。隋时置荣经口戍,唐因置县”。
一名大帽山。即今福建南靖县北一里大帽山。明 《寰宇通志》 卷47漳州府: 欧寮山 “在南靖县北,又名大帽山。南北二峰峭拔,周回百余里,岁旱祷雨即应”。
在今福建尤溪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97延平府尤溪县: 赖岩在 “县西北三十五里。其上怪石万数,巨者如屋,绵亘可三里,宛然一洞府也。洞口缘梯而上,石室联属,皆有窦如户,其中流泉、石牖可以聚众”。
在今山东嘉祥县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33嘉祥县 “萌山” 条下: 南武山 “其南有曾子墓”。在山东省嘉祥县城南。南麓有曾子庙,又称宗圣庙,始建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据《山东通志》记载:“正统
即枫桥。在今江苏苏州市阊门西枫桥镇东。宋周遵道 《豹隐纪谈》: “旧作封桥,后因唐张继诗,相承作枫。今天平寺藏经多唐人书,背有封桥常住字。”见“枫桥”。
即玄扈山。在今陕西洛南县西洛水之南。《方舆纪要》卷54洛南县:元扈山“相传黄帝受图处。元扈水出于此”。
西汉置,属张掖郡。治所在今甘肃山丹县西北。北魏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山丹县西北。属张掖郡。北魏废。
北宋熙宁三年 (1070) 改穰寨为镇, 属秦州。在今甘肃清水县西十五里。八年 (1075) 改为穰堡。 金复为8
在今山西孝义市西。《方舆纪要》卷42孝义县:白龙渠“在县西二十里白壁关,居民引以溉田”。
明永乐五年(1407)属谅山府。治所在越南北部谅山省同登县境。十七年(1419)废入上文州。
一名校书堂。东汉杨震隐居时讲堂。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阳平河入黄河处西。《后汉书·杨震传》:杨震在湖县隐居教授,“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时以为三公之象,堂因以名。即“校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