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蒲津桥

蒲津桥

战国秦昭王五十年 (前257) 初作 “河桥” 于蒲津 (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西南、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上)。其后西魏、隋、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 (桥)。《新唐书·地理志》 河中府蒲州河西县:开元十二年 (724),“铸八牛,牛有一人策之,牛下有山,皆铁也,夹岸以维浮梁”。称为蒲津桥。《唐六典》 谓天下河桥有三,此居其一。自宋以后,累经修治。《宋史·张焘传》: 英宗时,焘为陕西都转运使,“蒲津浮桥坏,铁牛皆没水中,焘以策列巨木于岸以为衡,缒石其杪,挽出之,桥复其初”。明万历以后,桥废。


战国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初作“河桥”于蒲津,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与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间的黄河上。其后西魏、隋、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号“河桥”。唐始称蒲津桥,《唐六典》谓天下河桥有三,此其一。北宋后犹时坏时复。万历中河徙,桥遂废。


猜你喜欢

  • 罗针墟

    即今江西临川市西北四十里罗针镇。清同治 《临川县志》 卷1下: 四十六都有罗针墟。

  • 青衣

    指今四川乐山市。《晋书·李势载记》: 东晋永和三年 (347),“大司马桓温率水军伐势。温次青衣,势大发军距守”。宋郭允蹈 《蜀鉴》: “青衣,今嘉州。”见“葵青区”。

  • 道旭村

    在今山东滨州市南十里黄河南岸。清道光年间辟为黄河码头。旧有河工局。

  • 玄德县

    辽景福元年(1031)置,为庆州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境索博日嘎苏木白塔子古城。《辽史·地理志》 玄德县:“本黑山、黑河之地。景福元年,括落帐人户,从便居之。户六千。”金改为朔平县。古县名。辽景

  • 地坝副长官司

    明永乐初置,属酉阳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一百里。清雍正十二年(1734)属黔彭厅。乾隆元年(1736)废。

  • 挺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莱州。治所在今山东莱阳市南七里。旋并入卢乡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山东省莱阳市南。属莱州。不久省。

  • 五泄山

    在今浙江诸暨市西五泄镇。宋《嘉泰会稽志》卷9诸暨县:五泄山“在县西五十里。 自山五级泄水以至溪,山川最为秀绝”。有小雁荡之称。

  • 玄池

    又名烘和图池。即今哈萨克斯坦东部之斋桑泊。

  • 田家口

    即今山东临邑县西南田口乡。清同治《临邑县志》卷2:田家口在“城西南,距城四十里”。

  • 山河

    即溇水上游。在今湖北鹤峰县东。《清一统志·宜昌府》:山河“在鹤峰州境。众山溪会流,东入澧州安福县界。即溇水之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