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蒲津桥

蒲津桥

战国秦昭王五十年 (前257) 初作 “河桥” 于蒲津 (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西南、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上)。其后西魏、隋、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 (桥)。《新唐书·地理志》 河中府蒲州河西县:开元十二年 (724),“铸八牛,牛有一人策之,牛下有山,皆铁也,夹岸以维浮梁”。称为蒲津桥。《唐六典》 谓天下河桥有三,此居其一。自宋以后,累经修治。《宋史·张焘传》: 英宗时,焘为陕西都转运使,“蒲津浮桥坏,铁牛皆没水中,焘以策列巨木于岸以为衡,缒石其杪,挽出之,桥复其初”。明万历以后,桥废。


战国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初作“河桥”于蒲津,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与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间的黄河上。其后西魏、隋、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号“河桥”。唐始称蒲津桥,《唐六典》谓天下河桥有三,此其一。北宋后犹时坏时复。万历中河徙,桥遂废。


猜你喜欢

  • 芙蓉溪

    在今四川青神县南。《方舆胜览》卷53眉县:芙蓉溪“在青神县。岸有芙蓉,因名”。《方舆纪要》卷71青神县:芙蓉溪“在县东南,流入大江。夹江多芙蓉,因名”。

  • 姑胥山

    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15: 姑苏山 “一名姑胥”。

  • 后冈镇

    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二十里。因南滨后冈塘而得名。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华亭县南有“后冈”。

  • 临江寨

    在今甘肃文县东北临江乡。《方舆纪要》 卷59阶州文县 “铁炉寨” 条下: “临江寨在县北百二十里,其下为临江渡。《通志》: 今为临江关驿。”北宋雍熙二年(985年)置,即今甘肃省宕昌县南临江镇。属岷州

  • 重坊集

    即今山东郯城县西四十里重坊镇。清乾隆《郯城县志》 有重坊集,“由县城经重坊、长城入峄县境赴兖州府,为南路”。

  • 怀仁郡

    南朝梁普通中置,属江州。治所在怀仁县(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井研二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南朝梁置,治今四川省仁寿县东。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岷江以东、沱江以西一带。隋开皇三年(

  • 萌山

    在今山东嘉祥县城东北隅。《方舆纪要》 卷33嘉祥县: 萌山 “峰峦峭拔,高百余仞,出城横亘四五里,亦名横山”。

  • 三港水

    在今江西东乡县东。《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东乡县:三港水“在县治东南。自金溪县北流入县界,其上源合白莲、青田二港, 因名。绕县东,又东北入安仁县境,会锦江而达余干县之龙窟河”。《清一统志·抚州府一》:

  • 南蓢墟

    即今广东中山市东南蓢镇。 清光绪 《广州府志》 卷69墟市: 香山县有 “南蓢墟”。

  • 敦煌县

    西汉置,为敦煌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汉书·地理志》 注: “应劭曰: ‘敦,大也。煌,盛也。’” 其说不足据。《山海经·北山经》: “大咸之山……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