虒阳河
即今山西五台县东淲阳河。《方舆纪要》卷40五台县: 虒阳河 “在县东北四十里,平地涌出,西南合虑虒水,……注于滹沱”。
即今山西五台县东淲阳河。《方舆纪要》卷40五台县: 虒阳河 “在县东北四十里,平地涌出,西南合虑虒水,……注于滹沱”。
唐乾元初置,治所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娘子关。五代汉废。北宋建隆元年 (960) 复置,后废为承天寨。唐乾元初置,治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苇泽关。为山西太原和河北平原间交通要冲。《资治通鉴》:唐长庆元年(82
①西汉置,为广平国治。治所在今河北鸡泽县东南二十里旧城营。东汉属钜鹿郡。西晋后废。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复置,属广平郡,北齐废。隋开皇初复置,后改为鸡泽县。②东晋于朝阳县侨置,属广平郡。治所在今河南
①唐贞观八年(634)改西义州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后废。②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北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
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南庙前镇,为九华山北大门。《清一统志·池州府一》: 慕善镇 “在青阳县西南二十五里。俗名五显庙。前通五溪河”。古镇名。在今安徽省青阳县西南五溪。
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隋置临濮县于此。金贞元二年 (1154) 改为镇。古镇名。金贞元二年(1154年)降临濮县置,即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南临濮集。清末捻军的一支曾在此屯聚。
一作芦汉铁路。从北京卢沟桥至汉口。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动工,至二十五年(1899)先修通卢保段(卢沟桥至保定)。长132.7公里。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 比、法、英三国为便利北京城内交通
①即今辽宁瓦房店市。三十年代移复县治此。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复县:瓦房店在“复县城东南六十里”。②即今陕西紫阳县西瓦房镇。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紫阳县:瓦房店“在城南十六里”。
①即今河北阜城县东北五十里王集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东安县图:西北有王家集。②即今江苏泗阳县东北王集镇。为通沭阳县孔道。清乾隆《淮安府志》卷5:桃源县有王家集。③即今湖北宜城市北二十四里王集镇。
1938年日伪由商都牧群改建,驻哈印海尔巴庙 (今内蒙古镶黄旗驻地新宝力格镇北哈音海尔瓦苏木)。1949年与察哈尔左翼镶黄旗合并,改设商都镶黄联合旗。旧旗名。1936年改商都牧群置,治哈印海尔巴庙(今
即今福建永定县东北胡雷镇。1929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永定县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