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县
清光绪十二年 (1886) 置,为迪化府及新疆省会。治所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市。民国初为迪化道及新疆省会。1945年析置迪化市。1953年改迪化县为乌鲁木齐县。
旧县名。本旧迪化府附郭首县,1913年裁府留县。治迪化城(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北)。1945年析城区置迪化市,县府仍驻迪化城。1953年改名乌鲁木齐县。
清光绪十二年 (1886) 置,为迪化府及新疆省会。治所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市。民国初为迪化道及新疆省会。1945年析置迪化市。1953年改迪化县为乌鲁木齐县。
旧县名。本旧迪化府附郭首县,1913年裁府留县。治迪化城(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北)。1945年析城区置迪化市,县府仍驻迪化城。1953年改名乌鲁木齐县。
在今山东胶南市东北、灵山卫镇南海中。《宋史·李宝传》: 南宋绍兴间,“至胶西石臼岛,敌舟已出海口,泊唐岛,相距仅一山”。《方舆纪要》 卷36胶州 “大珠山” 条下: “ (灵山) 卫东海中有唐岛。相传
即今湖北枝江县西玛瑙河。《舆地纪胜》卷73峡州:沧茫溪“在宜都县。溪生五色石,细纹,红如玛瑙,青如玻璃,夏雨过,异采捷出,人兢掇拾”。
即今江西遂川县北七十里衙前乡。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 移秀州巡司驻此。
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北。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龙里县北谷龙(小谷龙)。属新添葛蛮安抚司。后废。
一曰羊塘里。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邓川镇东一里。民国初有县丞驻此。
西汉三国时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在今四川汉源县大渡河南北。《三国志·蜀书·张嶷传》: “汉嘉郡界旄牛夷种类四千余户……嶷厚加赏待,遣还。旄牛由是辄不为患。”
亦作伍坡。在今四川昭觉县东北乌坡。民国《昭觉县志》卷2:乌坡“竹核坝至此二十余里,昭、雷(波)交界处”。有铜矿。
即石镜县。在今四川合川市。《宋史·地理志》 石照县:“魏石鑑县,乾德三年改。”鑑为镜之讹。
北宋置,属怀德军通峡砦。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三营乡北赵寺。后废。
一名亮中河。在今辽宁昌图县西北。明《全辽志》 卷1: 亮子河在 “(开原) 城西五十里。源出城东北枪杆岭,西流入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