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邛崃山

邛崃山

①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方舆纪要》卷71邛州“白鹤山”条内:“《志》云:县南八里有邛崃山。汉张骞奉使西域,得高节竹,植于邛山,故名。自沈黎千里至州,环抱为镇”。

②亦名邛莋山、邛筰山、邛来大山、大关山。即今四川荥经与汉源二县分界之大相岭山。《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唐李贤注引《华阳国志》:“邛来山本名邛筰,故邛人、人界也。岩阻峻回, 曲折乃至。山上凝水夏结,冬则剧寒,王阳行部至此而退者也。”


在四川省西部,都江堰市至天全县一线以西、大渡河以东。《续汉书·郡国志》:“邛人自蜀入,度此山甚险难,南人毒之,故名邛崃。”近南北走向。为横断山最东的一列。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的分界,岷江干流和大渡河的分水岭。一般海拔 4000 米以上。主峰四姑娘山,海拔 6250 米。 5000 米以上地区终年积雪,有现代冰川分布,并有古冰川遗迹。东坡降水非常丰富,西坡气候干燥。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主要分布区。广义的邛崃山系大渡河和岷江间一系列山地的总称,大相岭、峨眉山均包括在内。汶川县辟有卧龙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并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猜你喜欢

  • 哈迷部

    宋大理置,属最宁府。在今云南开远市。元改阿迷州。大理后期置,治今云南省开远市。属最宁府。元改置阿迷州万户。

  • 玉津泉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南叠溪古城。《明一统志》卷73叠溪千户所:玉津泉“在所城外,以铁瓦石䰛缘坡接引,直抵城下,居民取汲甚利”。

  • 廉城

    ①在今山西新绛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41绛州: 廉城 “在县东北十里,相传赵将廉颇戍守之地。今曰廉城村”。②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暖泉附近。《水经·河水注》: 高平川水“又北径廉城东。按 《地理志》:

  • 沙北县

    1948年河南革命根据地由舞阳县析置,治河北街(今河南舞阳县东北侯集)。以在沙河之北而得名。同年年底撤销,并入舞阳县。旧县名。豫皖苏解放区设。1948年3月由河南省郾城、舞阳二县沙河以北地区及襄城、临

  • 凌霄峰

    ①在今江西星子县北四十三里庐山。《舆地纪胜》 卷25南康军: 凌霄峰 “在庐山昭德观之北。岩石玲珑,周回道左,巉岩万状,乔木干霄。前对五老峰如宾客。此山之绝致也。有朋真尼院,依岩而居”。②即凌霄山。在

  • 莲峰寨

    宋置,属莲城县。在今福建连城县东冠豸山附近,为县治东障。清初改名冠豸寨。北宋筑,在今福建省连城县东莲峰山。后改冠豸寨。

  • 盘堤 (隄) 县

    西魏改南五部县置,属武阳郡。治所即今甘肃文县东北五十里临江乡。北周移治葭芦城(今甘肃武都县东南七十里白龙江东岸)。隋属武都郡。唐属武州,大历后废。

  • 朱家村

    即今安徽歙县南十里朱村乡。清乾隆《歙县志》卷1《都鄙》有朱家村。集镇名。在云南省宣威市西北部、得禄河河谷。得禄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200。村民朱姓居多,故名。产玉米、马铃薯、稻、小麦、豆类、烤烟等

  • 吉利河

    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清一统志·青州府一》:吉利河“一名纪里河”。有二源:东源出五弩山西南麓,西源出千秋岭,俱南流十余里,合流入海。

  • 经州

    北宋宣和六年 (1124) 置,治所在玉田县(今河北玉田县)。七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