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群礁
为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的岛群之一。包括太平岛、鸿庥岛及敦谦沙洲等岛礁。1935年公布名称为铁沙礁。1947年改名郑和群礁,为纪念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而命名。
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的岛群之一。为纪念明郑和出使南洋,1947年命名为郑和群礁。包括太平、鸿庥等岛及许多礁滩,以太平岛为最大(面积0.5平方千米)。富热带植物和水产。
为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的岛群之一。包括太平岛、鸿庥岛及敦谦沙洲等岛礁。1935年公布名称为铁沙礁。1947年改名郑和群礁,为纪念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而命名。
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的岛群之一。为纪念明郑和出使南洋,1947年命名为郑和群礁。包括太平、鸿庥等岛及许多礁滩,以太平岛为最大(面积0.5平方千米)。富热带植物和水产。
汉西域国名,属西域都护府。国都在番渠类谷 (今新疆阜康市东北)。
①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西南。其地发现“龙山文化” 遗址。②即今福建福州市城内东北隅冶山。《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冶山,“宋时曰泉山,亦曰将军山”。《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 越王山 “其东南麓,唐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汉书·武帝纪》: 元封四年 (前107),“北出萧关,历独鹿、鸣泽,自代而还”,即此。古山名。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汉书·武帝纪》:西汉元封四年(前107年),武帝“北出萧关
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四十里, 回中道经北。《续汉书·郡国志》 汧县:“有回城,名回中。”
即今台湾省台中县西北大甲镇。清为大甲堡,设巡司于此,属苗栗县。日本占领后,初设大甲区,属台中厅大甲支厅。1920年改设大甲街,属台中州大甲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大甲镇。
在今广西梧州市东南七里。《方舆纪要》卷108梧州府苍梧县:长行镇在“府东七里。旧有长行巡司置于长行乡,洪武二年移置于此”。
明置,属普安州。在今贵州普安县西。
一名马品木达赖池。即今西藏普兰县北之玛旁雍错。见佛经。《大唐西域记》作阿那婆答多池。谓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为殑伽、信度、傅刍、徒多四河所自出。
亦作笮都县、筰都县。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于筰都国置,为沈犁 (黎) 郡治。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北。天汉四年 (前97) 废。古县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治今四川省汉源县东北。为沈黎郡
①地区名。宋熙宁后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简称淮东、淮西,合称两淮。②盐政区域名。元初始置两淮盐运司于扬州(今江苏扬州市),产区包括今江苏长江以北淮南、淮北各盐场。明、清时行销地包括今江苏、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