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郑州

郑州

①北魏置,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隋开皇初废。

②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颍州置,治所在颍川郡 (治颍阴城,今河南许昌市)。辖境相当今河南许昌、禹州二市及鄢陵、长葛、临颍、扶沟等县地。北周大定元年 (581) 改为许州。

③隋开皇三年 (583) 改荥州置,治所在成皋县(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大业二年 (606) 移治管城县 (今郑州市)。三年 (607) 改为荥阳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郑州,移治虎牢 (今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贞观七年 (633) 还治管城县。辖境相当今河南郑州、荥阳、新郑三市及中牟、原阳等县地。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废。元丰八年 (1085) 复置。元属汴梁路。明初省管城县入郑州。1913年降为郑县。


(1)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颍州置,治颍阴县(今河南许昌市)。北周改为许州。(2)隋开皇初改荥州置,治成皋县(后改汜水县,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大业二年(606年)治管城县(今河南郑州市)。三年改为荥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于虎牢城(今汜水镇)置,贞观七年(633年)移治管城县(今郑州市)。天宝初改为荥阳郡,乾元初复为郑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郑州、荥阳、新郑、中牟、原阳等市县地。其后辖境屡有变化。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元丰八年(1085年)复置。属京西北路。金属南京路。元属汴梁路。明洪武初废管城县入州,属开封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属河南省。十二年仍属开封府。光绪三十年(1904年)又升为直隶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郑州、荥阳等市县地。1913年改为郑县。


猜你喜欢

  • 瑟水

    一名小黄河。在今河南罗山县东。《水经·淮水注》: 瑟水“出西南具山,东北径光淹城东,而北径青山东、罗山西,东北流注于谷水”。

  • 百邑

    战国赵邑,在今山西霍州市东南。《史记·赵世家》:赵襄子灭知氏,“遂祠三神于百邑,使原过主霍泰山祠祀”。即此。

  • 上村镇

    即今山西屯留县东上村乡。《清一统志·潞安府》“寺底镇”条下:上村镇“在县东二十里”。在山西省屯留县城东部。面积59.1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上村,人口2710。1949年为老军庄二区。1

  • 孟艮府

    明永乐三年 (1405) 置孟艮御夷府,属云南都司,后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孟掯 (又作木肯寨,即今缅甸掸邦的景栋)。后废。明永乐三年(1405年)置,治今缅甸掸邦景栋。辖境相当今缅甸东北部与中国云南、

  • 绢隘

    亦名绢村隘。为凭祥州三隘之一。在今广西凭祥市西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111凭祥州: 绢隘,“《图经》 云: 在州西。其南又有岌口隘,又镇南关旁有南关隘,所谓州有一关三隘也”。

  • 溪沟

    在今云南祥云县西三里。《方舆纪要》 卷117云南县: 溪沟 “源出宝泉山,东流入定边县界。夹溪十里多花卉,亦名万花溪”。

  • 长安镇

    ①北宋置,属盐官县,即今浙江海宁市(硖石镇)西南五十里长安镇。《方舆纪要》卷90海宁县:长安镇“旧为运道所经……元设税课务并置驿于此,明朝改为税课局,嘉靖中驿废”。为商旅聚集、舟车冲要之地,清设州判驻

  • 鄤聚

    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蛮子营 (今名东、西村)。《续汉书 · 郡国志》 新城县: “有鄤聚,古鄤氏,今名蛮中。” 《水经· 伊水注》: 伊水流径新城县南,“故蛮子国也,县有鄤聚,今名蛮中是也”。又名鄤子、

  • 兴仁府

    北宋崇宁元年(1102)升曹州置,治所在济阴县(今山东曹县西北六十里旧州城)。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及曹县部分地。金天会八年(1130)复改曹州。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升曹州置,治济阴县(今

  • 沓县

    即沓氏县。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镇东南。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 “辽东有沓县。” 应即沓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