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春秋晋邢侯邑。在今河南温县附近。《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前547),楚 “雍子奔晋,晋人与之鄐,以为谋主”。又昭公十四年 (前528),“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久而无战”。


古邑名。春秋晋邢侯邑。在今河南省温县境。《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楚“雍子奔晋,晋人与之鄐”;昭公十四年(前528年):“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皆即此。


猜你喜欢

  • 大虹桥镇

    即今河南武陟县西南二十四里大虹桥乡。清道光《武陟县志》卷8:集镇有大虹桥。

  • 武泉县

    ①西汉置,属云中郡。治所当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塔布陀罗亥古城。汉初周勃击韩王信于代,前至武泉,破匈奴于其北。东汉末废。《水经·河水注》: “其 [武泉] 水 (按: 即今小黑河) 东出武泉县之故城

  • 屈裂儿河

    亦作屈烈儿河、屈烈河。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之归流河。为洮儿河支流。《方舆纪要》 卷18大宁卫: 屈烈儿河 “永乐十二年大驾北征,以兀良哈附阿鲁台为边患,移军击之,大败之于屈烈儿河东北深谷中,三

  • 迎祥山

    在今四川高县东北。《舆地纪胜》卷163叙州:迎祥山“在庆符县东二十里”。《方舆纪要》卷70庆符县:迎祥山在“县东二十里。宋置祥州以此(名)”。

  • 毛城集

    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清一统志·徐州府二》:“毛城集在砀山县东三十里。”

  • 河曲

    ①春秋晋地。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七十余里。黄河至此折而东流,故名。《水经· 河水注》引 《竹书纪年》: 晋惠公十五年 (前636),秦穆公率师送公子重耳,涉自河曲”; 《春秋》: 文公十二年 (前615

  • 洪范门

    十六国后凉都城姑臧城 (今甘肃武威市)北门。《晋书· 吕光载记》: 郭黁 “夜烧 (吕) 光洪范门”,即此。

  • 阳明井

    在今四川简阳市北。《华阳国志·蜀志》:牛鞞县“有阳明盐井”。《元和志》卷31阳安县:“阳明盐井,在县北十四里。”

  • 汀水

    又名鄞江。即今福建长汀县东汀江。《方舆纪要》卷98汀州府长汀县:鄞江“亦谓之汀水。《志》云,天下之水皆东,惟丁水独南。南,丁位也,以水合丁为文”。即“汀江”。

  • 大拔砦

    北宋置,属环州。在今甘肃环县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