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金山寺

金山寺

①又名泽心寺、龙游寺、江天寺。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金山上。始建于东晋。依山而筑,殿宇楼台层层相接,山与寺混为一体,故有 “寺里山” 之称。《寰宇记》 卷89润州丹徒县: “金山泽心寺在城东南扬子江。按 《图经》 云: 本名浮玉山,因头陀开山得金,故名金山寺。诗人多题留。” 西北峰顶慈寿塔始建于南齐,今塔为光绪间建。

②即今四川乐山市东南金山镇。唐应灵县治此。嘉庆 《犍为县志》 卷3: 金山寺在 “县东北七十里”。

③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白塔山中。俯瞰黄河,其下波涛壮险,名 “龙堆浪势”,旧为兰州八景之一。


在江苏省镇江市金山上。始建于东晋。原名泽心寺,唐时通称金山寺。北宋天禧年间,因真宗皇帝梦游金山寺,赐名龙游寺,清康熙南巡时赐名江天禅寺。庙宇依山势而造,山寺混为一体,独具风格。王安石游金山寺诗:“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起,始惊身在半空中。”慈寿塔、江天一览亭矗立山巅,留玉阁、大小观音阁围绕山顶,七峰亭、妙高台、楞伽台等建筑连缀山腰。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念佛堂、留宿处、方丈室、紫竹林等建筑傍依山根,通过曲廊、回檐、石级有机串连,形成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精巧布局,既自成体系,又互相通连,颇具特色。

金 山 寺


猜你喜欢

  • 北陈郡

    北齐置,治所在今安徽合肥市西。隋开皇初废。南朝梁置,治长平县(今安徽寿县境)。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寿县一带。或说北齐置,治今安徽省合肥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合肥、肥东、肥西等市县地。隋开皇初废。

  • 青狮场

    即今四川西充县西北青狮镇。清光绪 《西充县志》 卷2: 青狮场在 “治北四十里”。

  • 府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贝州。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宗州。九年 (626) 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河北省广宗县赵伏城。唐武德九年(

  • 柤渎

    即查渎。一名柤塘。在今浙江萧山市西南。《水经·渐江水注》: “浙江又东径柤塘,谓之柤渎。”

  • 浪醴江

    在今广西贵港市东南。明万历 《广西通志》 卷5博白县: 浪醴江在“县西六十里。源出尚流乡,西流经贵县”。入于郁江。

  • 九斤城

    在今湖北保康县北。《方舆纪要》卷79保康县:九斤城在“县北五十里。相传昔人秤土筑城,以水土轻浮,将成复弃。今荒城犹存”。

  • 土岭寨

    在今山西广灵县西南。《清一统志·大同府》:土峪寨“在广灵县西二十里。明洪武中筑,周围二百步,高一丈五尺,濠深三丈”。

  • 难江县

    ①南朝梁普通六年 (525) 置,属北水郡。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南八庙场。西魏恭帝三年 (556)改为盘道县。②北周天和五年 (570) 置,为集州、平桑郡治。治所即今四川南江县。《寰宇记》 卷140集

  • 大关山

    即古邛崃山。今四川荥经县西南与汉源县交界之大相岭山。《明史·地理志》 荣经县:“西有大关山,邛崃关在焉。”《方舆纪要》卷72荣经县:大关山在“县西八十里,山极险隘,当西南彝要路。或曰山即邛崃之西麓,邛

  • 辉特下后

    (後) 旗 清乾隆二十年 (1755) 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即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兰固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