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瓮 (甕) 山
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三十三里。唐顺宗丰陵在此。
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三十三里。唐顺宗丰陵在此。
即长江三峡。指今四川奉节县至湖北宜昌市间之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周书·陆腾传》:“天和初,信州蛮、蜑据江峡反叛,连结二千余里, 自称王侯,杀刺史守令等。”又《蛮传》:“屯据三峡,断遏水路,荆、蜀行人
在今陕西柞水县东北。《水经·沔水注》:甲水 “出秦岭山,东南流径金井城南”。即此。
①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方舆纪要》卷71邛州“白鹤山”条内:“《志》云:县南八里有邛崃山。汉张骞奉使西域,得高节竹,植于邛山,故名。自沈黎千里至州,环抱为镇”。②亦名邛莋山、邛筰山、邛来大山、大关山。
①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以豫部蛮民置,属弋阳郡。治所即今河南光山县。大明中属光城左郡。南朝梁为光州北光城郡治。隋开皇三年(583)废。②南朝梁置,为南郢州光城郡治。治所在赤石城(今河南潢川县南)
亦作漯沃县。西汉置,属千乘郡。治所在今山东滨州市西北滨城西。东汉省。三国魏复置,属乐陵国。北魏属乐陵郡。北齐省。
在今河南商城县东北。《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 “太湖” 条下: “粳陂湖在县东北四十里。长五里,皆灌溉所资也。”
隋开皇六年(586)置,属怀州。治所即今河南辉县市。大业初属河内郡。唐属卫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为河平县。古县名。隋开皇六年(586年)改共县置,治今河南省辉县市。属怀州。后属河内郡。金大定
①即大峨眉、中峨眉、小峨眉山的合称。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小峨山“此山与中峨、峨眉相连,故峨眉亦名大峨,是为三峨”。《方舆纪要》卷72峨眉县:三峨山,“《志》云:大峨山在县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晋书· 吕光载记》: 东晋太元十年 (385),吕光自西域还,“苻坚高昌太守杨翰说其凉州刺史梁熙拒守高桐、伊吾二关。熙不从”。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属贵州都司。治所即今贵州晴隆县。寻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