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金门县

金门县

①东魏天平初置,为金门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洛宁县西洛水南。北周废。

②东魏兴和中侨置,属宜阳侨郡。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北齐废。

③旧名浯洲屿。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金门千户所。清同安县丞及金门镇总兵官驻此。1914年析思明县所辖大、小金门等岛屿置县,属福建厦门道。治所即今福建金门县。以金门岛为名。1928年直属福建省。


(1)古县名。东魏天平初置,治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南。属金门郡。北周废。(2)今县名。在福建省南部、厦门半岛以东金门岛上。面积148平方千米。人口5万。辖3镇、2乡。县政府驻金城镇。为侨乡。隋、唐属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设万安监,于此饲养马匹。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属同安县。宋属同安县翔风里。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设守御千户所并筑城,取“金城汤池”意名金门城,后沿为岛名、县名。明末郑成功据此抗清,并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自此料罗湾誓师东渡收复台湾。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复属同安县。乾隆四十年(1775年)改属马巷厅。1912年后废厅属思明县。1914年置金门县,属厦门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1949年属第五专区。1950年属晋江专区。1971年属晋江地区。1985年属泉州市。现由台湾省管辖。地处闽东南沿海丘陵平原东南部。由大、小金门等59个岛屿组成。金门岛最大,呈哑铃状。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最高峰北太武山海拔238米。环岛多港湾、礁岩。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高粱、甘薯、花生、小麦和蔬菜等。水产丰富,有海洋捕捞和养殖业。矿产有硅砂、高岭土、铝土、花岗石。工业有采矿、造船、酿酒、陶瓷、制盐、食品加工等。有中央、环岛等公路,尚义机场、料罗湾码头为对外交通门户。名胜古迹有牧马王庙、明鲁王庙、海印寺、太湖、古岗湖、中山纪念林和郑成功水头点将石、烈屿国姓井、浦东路郑氏书塾旧址等。


猜你喜欢

  • 校书堂

    即三鳣堂。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东汉杨震之讲堂。又称三鳣堂。在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北。东汉杨震隐居、教授于此。

  • 高镇

    在今福建德化县西北。明置高镇巡司于此。万历末废。(1)镇名。在陕西省横山县东南部、小理河北岸。面积250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高家沟,人口1120。清初以姓氏、地形得名高家沟,1946年

  • 靖恭堂

    十六国西凉都城敦煌 (今甘肃敦煌市)城内的宫殿。《晋书· 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载:“仍于 (敦煌) 南门外临水起堂,名曰靖恭之堂,以议朝政,阅武事。图赞自古圣帝明王、忠臣孝子、烈士贞女,玄盛亲为序颂,

  • 鉴空阁

    在今海南省琼山市西。《舆地纪胜》 卷124琼州引 《南海志》 云: 鉴空阁 “在城西五十里金利崇福寺前。俯瞰江流。文忠苏轼题诗云: 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吾观大瀛海,巨浸与天

  • 宝带桥

    一名长桥。在今江苏吴县东南十五里,跨澹台湖口。桥长一千二百丈。桥洞可通舟楫者五十有二,中间三孔较高,可通行大船。明陈循 《重建宝带桥记略》 云: 唐刺史王仲舒“鬻所束宝带以助工费”。故以为名。又称长桥

  • 清川千户所

    即青川守御千户所。明洪武四年(1371) 置,治所即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

  • 普通庄

    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北普通镇。明嘉靖 《青州府志》 卷11: 普通铺在 “城西二十里”。

  • 丫角庙市

    即今湖北荆沙市东(江陵区东北)丫角乡。清设县丞驻此。

  • 山枣市

    即今湖南湘乡市西南二十里山枣市。清同治《湘乡县志》卷1《市镇》有山枣市。

  • 阔连海子

    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呼伦湖。《元朝秘史》 卷1: “捕鱼儿海子、阔连海子两个海子中间的河名兀儿失温。” 《清一统志·黑龙江》: 库楞湖“在呼伦布雨尔西北界。古名俱轮泊,明时称阔滦海子”。即今内蒙古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