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鍾) 离县
①本春秋楚邑。秦置县,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东汉改为钟离侯国。三国魏废。西晋太康二年 (281) 复置,属淮南郡。东晋安帝时改为燕县,为钟离郡治。北齐复为钟离县。隋开皇初为濠州治,大业初复为钟离郡治。唐移治今安徽凤阳东北临淮关。为濠州治。金改为临淮县,属泗州。元复为钟离县,属濠州。明洪武二年 (1369) 改为中立县。
②北魏置,为西淮郡治。治所在今河南唐河县东南。西魏为洞川郡治。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洞川县。
①本春秋楚邑。秦置县,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东汉改为钟离侯国。三国魏废。西晋太康二年 (281) 复置,属淮南郡。东晋安帝时改为燕县,为钟离郡治。北齐复为钟离县。隋开皇初为濠州治,大业初复为钟离郡治。唐移治今安徽凤阳东北临淮关。为濠州治。金改为临淮县,属泗州。元复为钟离县,属濠州。明洪武二年 (1369) 改为中立县。
②北魏置,为西淮郡治。治所在今河南唐河县东南。西魏为洞川郡治。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洞川县。
即今陕西略阳县西北二十四里罝口。《宋史·吴曦传》: 开禧二年 (1206),“金遂陷大散关,曦退屯罝口……金遣吴端持诏书、金印至罝口,封曦蜀王,曦密受之”。即此。
即今江西新建县北四十里乐化镇。古为通衢要地。1949年曾为新建县驻地。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北约八十里。为唐代佛寺遗址。两处在山腰,两处在山麓,共计有洞窟十个。系用土坯砌筑,窟内间有壁画。大多有回鹘文题记。
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南。《清一统志·兴化府》: 南日水寨 “在莆田县东南吉了之东,滨海。明洪武初置于南日山下,北遏南交湖井之冲,南阻湄洲岱屿之阨。景泰以后移于此,名仍其旧,而旧寨遂废”。在今福建省莆田市东
隋大业三年(607)改延州置,治所在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东,延河东岸)。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延川、宜川、志丹、子长、安塞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618)改为延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延安郡。乾元元年
①隋开皇十四年(594)置,属济州。治所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三十里。《元和志》卷10长清县:“因清水(即今黄河)为名。”大业初属济北郡。唐属齐州。北宋属济南府,至道二年(996)徙刺榆店,即今长清县治。
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驻地通辽市。本辽源县地, 1914年置通辽镇。1918年升为通辽县。1951年设通辽市。“白音太来”或说为蒙古语“巴彦他拉”的转音,意为富饶的甸子。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入海口北。清康熙《皇舆全览图》:黑龙江口外有“角即哈达”。《乾隆内府舆图》作“交集哈达”。
在今广西罗城么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西二十里。南宋嘉熙元年 (1237) 天河县迁治于此。
又作鱼失千户所。明永乐五年(1407) 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海岸纳塔河流域。后废。又作鱼失千户所。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境约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纳塔河流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