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铜井镇

铜井镇

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铜井镇。旧为铜井市。宋《景定建康志》 卷16: 铜井市 “在城西南八十里”。


(1)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西南部、长江东南岸,西南邻安徽省。面积114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铜井,人口5400。宋名铜井市,以地近铜矿得名。清后称镇。1949年为铜井镇。1956年改置铜井乡,1957年牧龙、新济二乡省入,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4年置镇。矿产有铜、金等。产稻、小麦、油菜籽、棉花、蚕茧、水产品等。有采矿、建材、化工、船舶修造等厂(场)。宁铜铁路、205国道横越镇境。铜井河渡口通江北,新济洲设长江航线客运码头。(2)在山东省沂南县北部。面积128.4平方千米。人口6万。镇人民政府驻铜井,人口5700。据记载,元代以前即有人聚居并采铜,时名铜坑店。后因矿井日多,遂名铜井。1949年为沂水县第七区。1953年归属沂南县,为十八区。1957年加大辖区后设铜井区。1958年成立铜井公社,同年11月沂南县撤销,属沂水县。1961年沂南县恢复,复属沂南县设铜井区。1968年改设铜井公社,1985年改设铜井镇。2000年鲁家庄乡并入。沂河、寨子河流经。产甘薯、花生、小麦、玉米、黄烟等。金、铜、钼等矿丰富。有修配、预制件、动力配件、地毯等厂和建筑公司。有集市。沂青公路经此。有新王沟汉墓和恒温72℃的温泉。


猜你喜欢

  • 乌蛇山

    在今广东遂溪县东北。《寰宇记》卷169雷州海康县:乌蛇山“在县北百里。出乌药,俚人呼药为蛇”。《方舆纪要》卷104遂溪县:乌蛇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山弯长而黑色,产乌药”。

  • 成纪县

    西汉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静宁县西南,南河西岸。东汉属汉阳郡。晋仍属天水郡。北魏废。北周复置,属略阳郡。隋属天水郡。唐初属秦州,开元二十二年(734)移治敬亲川(今甘肃秦安县西北三十里)。北宋时又

  • 古长山

    即今安徽青阳县东长山。《方舆纪要》卷27青阳县:古长山“在县东南三十里, 秀拔群山。宋范仲淹尝读书其中,更名读山”。

  • 天山设治局

    1926年由阿鲁科尔沁旗析置,属热河特别区。治所即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驻地天山镇。1947年改设天山县。1926年由阿鲁科尔沁旗辖地析置,局所驻昆都(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坤都镇)。1927年迁治查干浩

  • 黾塞

    即冥厄。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战国策·楚策四》: “不知乎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 南康国

    南朝宋永初元年 (420) 以南康郡改置,治所在葛姥城 (今江西赣州市东北)。南齐永明初复为南康郡。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改南康郡置,治葛姥城(今江西赣州市东北)。辖境相当今江西省赣州、南康等市。

  • 武东山

    亦作东武山。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武东乡境。《方舆纪要》 卷71射洪县 “金华山” 条下: “县东七里有武东山,亦高秀,以武水经其西而名。” 唐陈子昂世居于此。

  • 正平县

    ①隋开皇十八年(598)置,属绛州。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县。《元和志》卷12正平县:“因正平故郡城为名。”大业初属绛郡。唐属绛州。明初废。②唐贞观十二年(638)置,为环州治。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 居鹿山

    在今广西象州县东北四十里。《舆地纪胜》卷105象州: 居鹿山 “上有鹿池水。《九域志》 云:天欲雨,山上云气如鹿”。

  • 白阳垒

    一作白杨浦。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北。《梁书·武帝纪》:南齐中兴元年(501),萧衍围郢城,吴子阳等援军至武口,萧衍“乃命军主梁天惠、蔡道祐据渔湖城,唐脩期、刘道曼屯白阳垒,夹两岸而待之”。在今湖北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