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河
在今四川宣汉县南。《方舆纪要》卷69东乡县:长乐河“在县南。其源为白龙、赤甲二泉,会而为河,下流达于渠江”。
在今四川宣汉县南。《方舆纪要》卷69东乡县:长乐河“在县南。其源为白龙、赤甲二泉,会而为河,下流达于渠江”。
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清一统志·丽江府》:花马山“在(丽江)县境旧巨津州(今巨甸镇)东南一百五十里。崖壁上有石,色斑烂类花马,因名。昔磨些诏自名其国为花马,本此”。
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资治通鉴》: 东晋隆安二年 (398),慕容宝自石城还龙城,“宝至索莫汗陉,去龙城四十里,城中皆喜”。
北魏置,属南梁郡。治所在今安徽肥东县境。后废。
明改阿剌站置,在今吉林敦化市北。明《辽东志》卷9:纳丹府东北陆路有“阿速纳合”站。清改额穆和索站。
在今广西上思县东。《方舆纪要》 卷110上思州: 栋铜山 “在州东。有三百谷口”。
即今西藏境内念青唐古拉山。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9:“西番(藏)语:年沁,灵应之意。塘,甸也。拉,神也。冈里,雪山也。山间有草,多积雪,而其神又能灵应也。”
元至元十三年(1276)于乌蛮乌撒部地置乌撒路,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二十四年(1287)置乌撒乌蒙宣慰司。辖境相当今贵州威宁、赫章县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乌撒土府。清康熙五年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北。《梁书·王僧辩传》:梁大宝二年(551), 王僧辩围侯景将宋子仙于郢城,“子仙行战行走,至于白杨浦,乃大破之,生擒子仙送江陵”。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北。南朝梁大宝二年(551
在今湖南南县东南。《清一统志·澧州一》:大通湖“在安乡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接常德府沅江县界,亦洞庭之一隅也”。在湖南省东北部南县东南。原系洞庭湖一部分,由于泥沙淤塞而后筑堤围垸与大湖分开成内湖。20世纪
又名瑞竹山。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舆地纪胜》 卷34临江军: 瑞竹山 “去军城 (今临江镇)一里。本唐欧阳处士宅,有瑞竹色如烂银,故名瑞竹(筠)。地近江阜,众山环之,中一字犯御讳,故更曰瑞竹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