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官镇

长官镇

元初于此置长官司。民国置镇,即今山东宁津县东北四十里长官镇。


(1)在安徽省临泉县中部。面积74.2平方千米。人口6.9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官集,人口 8900。传元代有夏姓在京做官,人称夏长官,兴集后即名长官店。1947年设长官区,1949年建长官镇,1952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镇。1992年铁佛、五里二乡并入。主产小麦、甘薯、玉米、芝麻、棉花、生姜等。有建材、粮油、肉类、冷冻、食品加工等厂。界临淮公路经此。(2)在山东省宁津县东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2.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官,人口 4230。元初于此置长官司,驻达鲁花赤长官,故名。1949年属长官区,1956年属长官乡。1958年划归长官公社(红升公社)。1961年大社划小,分为三个小公社,归长官公社。1984年改置长官镇。2000年田庄乡并入。宁北河流经。主产棉花、小麦、玉米、大豆等。有化工、五金、骨料、塑料制品等厂。德泊、泊乐公路经此。有永乐年间建清真寺一座。(3)在湖南省永顺县东南部、施溶溪畔。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6720。镇人民政府驻长官,人口 1080。相传旧时在此地曾设长官司,故名。清设驿站。1952年置长官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9年置镇。主产稻、玉米、大豆,盛产柑橘、木材、水产品。有磷矿石等。是全县的重要林区。焦柳铁路经此设站,吉古公路由此经过。有水码头两个,与沅陵、凤滩、王村通航。


猜你喜欢

  • 照城山

    在今甘肃通渭县北。《方舆纪要》 卷59巩昌府通渭县: 照城山 “在县城北。渭水土城西南二里有发云山,其高俯瞰城中”。

  • 封川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梁信县置,为封州治。治所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南封川镇。以封溪水为名。大业初为苍梧郡治。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封州治。天宝初为临封郡治。乾元初复为封州治。明属德庆州。清属肇

  • 土默特左翼旗

    亦名归化城土默特左翼都统旗。后金崇德元年(1635)分归化城土默特部置,设都统,后属绥远将军。治所在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1949年改为土默特旗。古旧旗名。清崇德元年(1636年)置,治今

  • 大五女镇

    即今河北安国市西南二十二里大五女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祁州图:西南有大五女。在河北省安国市西部。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大五女,人口2180。市西部集贸中心。传东汉刘秀曾困于

  • 曹娥江

    古称柯水,又名上虞江,别称东小江。钱塘江下游最大支流。上游澄潭江源出今浙江磐安县北大盘山,北流经新昌、嵊县、上虞三市县,到上虞、绍兴二市边境注入钱塘江,长192公里。宋 《嘉泰会稽志》 卷10引 《会

  • 白公城

    ①即春秋时楚白邑。在今河南息县东长陵乡西。《史记·伍子胥列传》:楚惠王召胜,“使居楚之边邑鄢,号为白公”。《正义》引《括地志》:“白亭在豫州褒信县南四十二里,又有白公故城。”《方舆纪要》卷50息县“息

  • 胡峪堡

    即今山西代县东北胡峪乡。《宋史·地理志》: 代州雁门县有胡峪塞。即此。

  • 陉山

    ①即井陉山。在今河北井陉县北。《穆天子传》卷4:“至于鈃山之队”(《史记索隐》引作“陉山之隧”)。《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陉山在“县(今城关镇)东北五十里。井陉之险,为河北、河东之关要。今县境诸山错

  • 永和乡

    在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元史·地理志》大宁路:“至元五年,并和州入利州为永和乡。”

  • 五女店

    在今河南许昌县东三十四里五女店镇。旧属鄢陵县。《方舆纪要》卷47鄢陵县:五女店,“相传汉献帝后伏氏与姊妹四人为操所害,葬于此”。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1:同治四年(1865)六月,“至许州之五女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