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阴平县

阴平县

①东汉改阴平侯国为县,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旧峄县西南三十里阴平镇。西晋废。

②三国魏改阴平道置,为阴平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北五里。东晋末废。

③三国吴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贵港市。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为郁平县。

④西晋永嘉后流寓置,为南阴平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隆兴场。北周改为南阴平县。

⑤东晋侨置,为北阴平郡治。治所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小溪坝镇北。西魏废帝二年(553)改为龙安县。北周复为阴平县。隋开皇初属始州,大业初属普安郡。唐武德初属始州,先天二年(713)属剑州。天宝元年(742)属普安郡, 乾元元年(758)复属剑州。南宋绍熙元年(1190)属隆庆府。后废。

⑥南朝梁侨置,为阴平侨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六十三里阴山下。隋开皇初废。


古县名。(1)东汉改阴平侯国置,治今山东省枣庄市西南阴平。建安中后属东海国。西晋废。(2)东汉改阴平道置,治今甘肃省文县西白龙江北岸。属广汉属国。后为阴平郡治。西晋后废。(3)三国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属郁林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为郁平县。(4)南朝宋侨置,治今四川省江油市东北小溪坝镇境内。为北阴平郡治。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为龙安县。北周复为阴平县。北宋末废。


猜你喜欢

  • 祗洹寺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旧江陵县城内。《资治通鉴》: 南朝梁承圣三年 (554),西魏于谨攻江陵,元帝十一月丁酉,夜宿民家,“己亥移居祗洹寺。于谨令筑长围,中外信命始绝”。

  • 大佛寺石窟

    又名庆寿寺石窟。在今陕西彬县西二十里泾河南岸。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大佛窟平面呈半圆形,直径约21米,高30余米。大佛依山趺坐,高24米,两侧侍立二菩萨,各高5米,俗名“丈八佛”。窟壁雕大小佛及菩

  • 淮南东路

    简称淮东路。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分淮南路东部置,至道三年 (997) 复与淮南西路合为淮南路,熙宁五年 (1072) 又分淮南路东部置,治所在扬州 (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北部(徐州、

  • 隆盛庄

    即今内蒙古丰镇市东北隆盛庄镇。清光绪《丰镇县志书》 卷1: 隆盛庄 “距城八十里”。

  • 九川

    《尚书·禹贡》:“九川涤源”,指九州的大川。《史记·夏本纪》 司马贞《索隐》以弱、黑、河、瀁、江、沇、淮、渭、洛为九川。《尚书·禹贡》:“九川涤源。”泛指九州的大川。《史记·夏本纪》司马贞《索隐》以弱

  • 万寿场

    在今四川永川市北万寿乡。清光绪《永川县志》卷3:万寿场在“县北三十五里。地与铜邑连界,街北有铺数间系铜冶,贸民百余家”。

  • 定羌城

    北宋熙宁七年 (1074) 改河诺城置,属河州。即今甘肃广河县 (太子寺)。元升为定羌县。

  • 径 (逕) 口

    即今广东新会市北棠下镇西南径口村。清道光 《新会县志》 卷5有径口汛。

  • 文定县

    亦作文安县。辽开泰二年(1013)置,属大定府。治所在今辽宁建平县西北红帽子村附近。金废文安镇。古县名。辽开泰二年(1013年)置,治今辽宁省建平县西北红帽子村附近。属大定府。金废为文安镇。

  • 玉局化

    即玉局观。在今四川成都市南。《资治通鉴》:后唐同光元年(923),“(前)蜀司天监言国有大灾。蜀主诏于玉局化设道场”。胡三省注:“玉局化在成都。”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前蜀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