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简称陕西布政使司。明洪武九年 (1376) 改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置,有左右二使,治所皆在西安府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宁夏、甘肃三省区及青海东部。清康熙二年(1663) 移右布政使治巩昌府 (今甘肃陇西县),左布政使仍治西安府。六年 (1667) 改左布政使司为西安布政使司,后又改为陕西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陕西省。一般称陕西省。
简称陕西布政使司。明洪武九年 (1376) 改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置,有左右二使,治所皆在西安府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宁夏、甘肃三省区及青海东部。清康熙二年(1663) 移右布政使治巩昌府 (今甘肃陇西县),左布政使仍治西安府。六年 (1667) 改左布政使司为西安布政使司,后又改为陕西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陕西省。一般称陕西省。
1914年改广昌县置,属直隶保定道。当以涞水之源,故名。治所即今河北涞源县。1928年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西部,西邻山西省。属保定市。面积 2448平方千米。 人口26.2万。辖6镇、11乡。县人民政
明嘉靖十四年(1535)由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四县地析置,属延平府。治所在大田里(今福建大田县)。《清一统志·永春州》:大田里,“今大田县治。本尤溪县地, ……明嘉靖十四年……奏请割尤溪县十四都,永
唐置,故址在今山西代县东南十五里峪口村。《旧唐书·郭子仪传》:唐天宝十四年(755),郭子仪“进攻云中马邑,开东陉”。即此。元废。在今山西省代县东北胡峪山上。唐武元衡有《度东陉关》诗。
即今广西西林县东那劳乡。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西林县图:西有那劳塘。清边疆大臣岑毓英、岑春煊为本乡人。有宫保府宅第。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置,属新疆莎车府。治所在色勒库尔 (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913年改为蒲犁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9
在今山东即墨市南。有二源: 一出莲花山,一出石城山。合流西南入胶州湾。《新唐书·地理志》 即墨县: “东南有堰,贞观十年,令仇源筑,以防淮涉水。”
①亦名谢安墩。在今江苏南京城内北隅。宋张敦颐 《六朝事迹编类》 卷6: 谢公墩 “在半山报宁寺之后,基址尚存。谢安与王羲之尝登此”。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诗有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句。
①邑名。战国楚地,即今湖北长沙市。《史记·楚世家》:“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②在今上海市崇明岛西部城桥镇一带。《方舆纪要》卷24太仓州崇明县:长沙“旁连十余沙,最为雄壮”。明万历十三年(1585
今土库曼斯坦东南部马鲁一带。《后汉书·西域传》: 永元九年 (97),“班超遣掾甘英穷临西海而还。……于是远国蒙奇、兜勒皆来归服,遣使贡献”。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源出方山,北入长江。宋 《景定建康志》 卷19: 直渎 “去城三十五里。阔五丈,深二丈。西至霸埂东北,接竹筱港流入大江。旁有直渎山、直渎洞,吴后主所开,渎道直,故名曰直渎”。《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