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陵
在今河南偃城县西南五十里。《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 (817),李光颜讨淮西吴元济,渡溵水“会官军围青陵,绝郾城归路”。
古城名。在今河南省郾城县西南。《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光颜讨淮西吴元济,渡溵水,“围青陵,以绝郾城归路”,即此。
在今河南偃城县西南五十里。《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 (817),李光颜讨淮西吴元济,渡溵水“会官军围青陵,绝郾城归路”。
古城名。在今河南省郾城县西南。《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光颜讨淮西吴元济,渡溵水,“围青陵,以绝郾城归路”,即此。
元至元十二年 (1275) 改顺天路置,治所在清苑县 (今河北保定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太行山以东,潴龙河、唐河、拒马河之间及定兴、高碑店、雄县、深泽、深州、辛集等县市地。明洪武元年(1368) 改为保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建德府置,至元二十一年 (1284) 属江浙行省。治所在建德县 (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辖境相当今浙江建德、淳安、桐庐等市县地。公元1358年朱元璋改为建安府。
在今广东连州市西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01连州:天际岭“在州西北十五里。一名昆湖山, 以下瞰昆湖而名。
即玄武县。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二里。《舆地纪胜》 卷154潼川府: 三隅山,“ 《寰宇记》云: 在真武县即今中江县”。
即今广东仁化县东北长江镇之风门垇村。《方舆纪要》卷102仁化县:风门凹隘“在县东北”。
在今山东蒙阴县南。 《水经·沂水注》:“桑泉水又东南径蒙阴县故城北, ……又东南与㟬崮水合。水有二源双会,东导一川,俗谓之汶水也。东径蒙阴县,注桑泉水。”
1926年改固阳设治局置,属绥远特别区。治所即今内蒙古固阳县。以古稒阳塞和汉稒阳县之名,但非旧治。1928年属绥远省。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包头市。面积 5554 平方千米
①在今山西怀仁县西南。《金史·地理志》: 大同府怀仁县有金龙山。《方舆纪要》 卷44怀仁县: “金龙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有泉,与马邑金龙池脉相通,因名。”②在今湖南会同县东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82
在今安徽南陵县东南六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南陵县:“有永丰陂,在青弋江中,咸通五年置。”《方舆纪要》卷28南陵县:永丰陂“在县东南六十里,引青弋江为陂以溉田。《唐史》,咸通五年修南陵永丰陂。宋亦时
西汉置, 属河东郡, 治所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 东汉废。 三国魏初复置狐县, 属平阳郡。北魏太延二年 (436) 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永和县西南。属河东郡。东汉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