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静安寺

静安寺

在今上海市静安区西南部,南京西路、华山路口。相传三国吴赤乌年间创建。原名沪渎重元寺,寺址在旧吴淞江下游沪渎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 改名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 (1216) 迁芦浦之沸井浜畔,即今址。今静安区即因静安寺而得名。


(1)古迹名。在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相传三国吴赤乌年间创建,初名沪渎重元寺。唐改名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始名静安寺。原在(苏州河)北岸,因江潮泛滥,危及寺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移建芦浦沸井浜畔。元、明以后,屡修屡圮,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元人有所谓“静安八景”,即赤乌碑、陈朝桧、讲经台、虾子潭、涌泉、绿云洞、沪渎垒及芦子渡,历代题咏甚多,今均湮没。涌泉即沸井,俗称海眼,清末筑石栏,题曰“天下第六泉”。寺内尚有“云汉昭回之阁”石刻,是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光宗赵惇当太子时为学士钱良臣之藏书阁所题,阁毁后移于寺内。1984年修复,重建大雄宝殿,内有国内最大的玉佛,高3.87米,宽2.6米,重11吨。2003年12月山门(天王殿)改建竣工。依宋代“营造法式”设计,上、下两层,高12米,宽19.6米,底下一层采用花岗石料,上面一层为歇山式单檐古建木结构,采用柚木制成。汉白玉栏杆上雕有静安寺寺徽。(2)区片名。在上海市静安区西南部。大致范围:乌鲁木齐北路以东、常德路以西、北京西路以南、延安中路以北的一片地区。南宋嘉定前,这里称西芦浦沸井浜,自嘉定九年(1216年)古刹静安寺由沪渎迁此后,渐称今名。清同治元年(1862年)辟建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和十一年始创静安寺庙会后,逐渐形成人口稠密、商业繁盛地区。为市区主要商业中心和交通要道之一。定为静安寺文化旅游区。有静安寺、静安公园等。

静 安 寺


猜你喜欢

  • 茗山

    ①在今湖北蒲圻市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76蒲圻县: 茗山 “在县北十五里。产茶”。②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南。《水经· 沅水注》:“沅水又东,溪水南出茗山,山深回险,人兽阻绝。”③在今广东德庆县东十五里。

  • 眴卷县

    西汉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宁夏中宁县南古城乡。东汉废。《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北径眴卷县故城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北黄河东岸,属安定郡。东汉废。《汉书·地理志》眴卷县:

  • 新桥堡

    明置,属叠溪千户所。在今四川在茂县西北较场乡北。《方舆纪要》 卷73叠溪所: 新桥堡在“所北十里。稍南为汉关墩堡。万历十八年,郁即长官司噉保者,与黑水、松坪攻我新桥。明年伏诛”。在今四川省茂县西北。万

  • 普兰行政区

    1914年析马关县置,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即今云南西畴县。民国 《西畴县地志》:“原名普兰,因四周之山多产兰故也。” 1920年改西畴县。

  • 浦庄镇

    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部、太湖东岸。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浦庄,人口1500。因姓得名。1949年为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3年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和银

  • 日华宫

    汉河间王筑,在今河北献县南三十五里。《西京杂记》卷14:“河间王德筑日华宫,置客馆二十余区,以待学士。”即此。

  • 泾县

    ①西汉置,属鄣郡。治所在今安徽泾县西青弋江西岸。以泾水为名。元封二年 (前109) 属丹阳郡。西晋属宣城郡。唐武德三年 (620) 于县置猷州;八年 (625) 州废,仍属宣州。南宋属宁国府,嘉定三年

  • 石钟山

    ①在今江西湖口县鄱阳湖入江之口。《寰宇记》卷111引《辩石钟山记》称:“《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清一统志·九江府一》 谓湖口县有二

  • 高家坨

    一名高坨子。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北六十里高坨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海城县图: 西北有高家坨。

  • 凤泉县

    ①隋义宁二年(618)置,属郿城郡。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南三十里。唐贞观八年(634)省入郿县。②1913年改龙泉县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凤冈县。因县西北有龙泉, 出凤凰山下,故名。1923年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