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香溪

香溪

①又名乡溪、昭君溪。在今湖北兴山、秭归二县东。《舆地纪胜》 卷74归州兴山县引 《元和志》 云: “其城南枕江,西带山,东临香溪水。” 《寰宇记》 卷148兴山县: 香溪 “在邑界,即王昭君所游处”。《方舆纪要》 卷78兴山县: 香溪在 “县(今高阳镇) 东南一里,即县前河也”。香溪有二源:西源出神农架林区西南老君山,名九冲河,东南流入兴山县境,称苍坪河 (或称南阳河、白沙河);东源出神农架林区东南烟墩垭,西南流名龙口河,入兴山县境名深渡河,二源会于兴山县城西北,南流经兴山县城西,称香溪 (或称县前河),南流至秭归县东南香溪镇,注入长江。其入江处又名香溪口。

②即今四川江油市西南之通口河。《方舆纪要》 卷67彰明县: 香溪 “在县西。唐贞观七年,醴泉出绵州之香溪,是也。今有香溪堡,入安县界”。

③在今四川安县西南十五里。《舆地纪胜》 卷152石泉军: 香溪 “在龙安县西二十里香水院门,泉自土窟中流出,分两脉: 一清一浊,浊者有硫黄气,洗疮疥立愈”。


即“香溪河”。


猜你喜欢

  • 下龙司

    清雍正三年(1725)置下龙土巡司,属太平府。治所即今广西龙州县。七年(1729)废,移太平通判驻防。乾隆五十六年(1791)改为龙州厅。

  • 西南夷

    西汉时,分布于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南部及云南、贵州一带少数民族的总称。主要有夜郎、靡莫、滇、邛都、嶲、昆明、笮都、徙、冉��、白马等。皆与巴国、蜀国有密切的经济文化的联系

  • 杭村

    即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新杭镇,东北接江苏、浙江二省界。明置杭村巡司。在今安徽省广德县北。明洪武初置巡检司于此。

  • 蒲河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 置,属沈阳中卫。治所即今辽宁沈阳市东北蒲河镇。清废。

  • 河曲县

    金贞元元年 (1153) 置,为火山军治。治所在今山西河曲县东南。大定二十二年 (1182) 为火山州治。后为隩州治。兴定四年 (1220) 移治黄河滩许父寨 (今河曲县城附近)。蒙古至元二年 (12

  • 思宁县

    南齐置,属马门郡。治所疑在今广西博白县境。后废。

  • 永平堡

    明置,属石泉县。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漩坪羌族乡。《方舆纪要》卷73石泉县:永平堡“在县东二十里。《志》云:堡设在山崖,形势陡拔,控制白草诸番隘口。由永平而西三里为奠边关,关南里许为火草坪,坪北十五里为万

  • 柯散城

    即可伞城。察合台汗国辖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纳曼干北卡桑赛。《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 “柯散城”。即此。

  • 班老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西北六十九里班老乡。1934年 “班洪事件” 中村民曾英勇抗击英军的侵略。1960年根据 《中缅边界条约》 由我国收回。傣语 “班” 为坪, “老” 为酒, 意即

  • 栖霞街

    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栖霞镇。南宋 《景定建康志》 卷16: 栖霞市 “在上元县长宁乡棳山栖霞寺前,去城四十五里”。清同治 《上江两县志》 卷5《城厢》: 有 “栖霞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