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坊桥
即今四川璧山县西南马坊镇。清同治《璧山县志》卷1:马坊桥在“县南八十里”。
即今四川璧山县西南马坊镇。清同治《璧山县志》卷1:马坊桥在“县南八十里”。
亦作莫府山,又名石灰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北,长江南岸。《舆地纪胜》 卷17建康府 “幕府山” 云: “晋琅邪王初过江,丞相王导建幕府于其上,因以为名。” 山有五峰相接。三国时已有 “莫府山”之名。《宋书
亦作瑶山,又名大瑶山。即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清一统志·平乐府》: 大瑶山 “在修仁县南黄峒山后。丛山叠箐,路险难行。宽袤六七十里。修水自此发源。内有六噶、六定、三片、六段等瑶”。
五代周显德五年(958)置,属开封府。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隅。北宋景德三年(1006)改置于古汴河北。后废。五代周显德五年(958年)置,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改置于古汴河北。
在今安徽当涂县城北。唐李白有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诗。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义城郡苞信县(今河南商城县西)。北齐废。唐武德三年(620)复置,治所在殷城县(今商城县西)。贞观元年(627)废。②南朝梁置,治所在义城郡(今湖北罗田县东六十里)。隋开皇初废。③东
唐贞观元年(627)置,为全国十道之一。因在长江之南,故名。辖境相当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及江苏、安徽长江以南,湖北、四川长江以南一部分和贵州东北部地区。开元二十一年(733)分为江南东道、江南
亦名魋山。又名圣女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北二十七里。《方舆纪要》 卷29徐州: 桓山 “下临泗水。桓魋葬于此,因名”。
在今西藏巴青县东北江绵附近。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 《西藏志 ·外番》。
南朝梁大同五年(539)置,属上隽郡。治所在今湖北通城县东南塘湖镇。隋开皇九年(589)废。古县名。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年)置,治今湖北省通城县东南。属上雋郡。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废。
唐贞观元年(627)改平昌县置,属汾州。治所在今山西乡宁县西南五十二里西坡镇附近。八年(634)属慈州。《元和志》卷12吕香县:“因旧吕香镇为名。”五代周显德三年(956)废。古县名。唐贞观元年(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