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鸡笼山

鸡笼山

①又名龙山、钦天山。俗称北极阁。即今江苏南京市解放门内鸡鸣山。《寰宇记》卷90升州上元县“鸡笼山”条引《舆地志》云:“其山状如鸡笼,以此为名。晋元帝等五陵并在山之阳。”《宋书·雷次宗传》:元嘉十五年(438),“次宗至京师,开馆于鸡笼山, 聚徒教授, 置生百余人”。即此。

②在今安徽和县西北三十五里,近含山县界。《寰宇记》卷124历阳县:鸡笼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淮南子》云:麻湖初陷之时,有一老母提鸡笼以登此山,乃化为石,今山有石状如鸡笼,因名之”。《宋史·李显宗传》: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亮大举南侵,“亲统细军驻和之鸡笼山,将济采石”。即此。

③在今福建福州市西南,高盖山之西。一名斗门山。西为凤冈。《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引《旧志》曰:“冈滨建江,首起城南三十里,尾尽城西二十里。江水环绕,为村阜三十六,居人遍植荔枝,多至数百万株。”又引《福建通志》曰:“三十六宅,宋刘彝诸贤所居,曰刘宅。”

④在今福建长汀县北。明嘉靖《汀州府志》卷2《山川》长汀县:鸡笼山“在县北成上里,去县五十里, 以形似名”。

⑤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北。《明一统志》卷49南昌府:鸡笼山“在府城西一十里。其山盘旋耸秀,状若鸡笼。下枕大江为一方游览之地”。

⑥在今湖北阳新县东五十里。《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鸡笼山“在永兴县东南八十里,湖山之巅有金鸡隐伏,遇夜阴晦,其光往来出没于湖山之间”。《清一统志·武昌府一》:鸡笼山“相传伍子胥曾驻兵于此。今遗址尚存”。

⑦在今湖北省钟祥市东北。《清一统志·安陆府》:鸡笼山“在钟祥县东北一百里,接京山县界。其南有白水岩, 北有阳明洞。中有石屏、石笋”。

⑧在今广东封开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01封川县:鸡笼山在“县(今封川镇)西三十里。其脉广远,左接广西界,右襟西宁县”。

⑨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清一统志·韶州府》:鸡笼山“在翁源县(治今翁城镇)西北六十余里,接连狗耳岭,为入郡孔道。山石对峙,如笋插入,万树盘岚,一崖坦润”。明置鸡笼铺于此。

⑩即今台湾省基隆市港口外的基隆屿,因岛形如鸡笼浮水而得名。清乾隆间范咸《台湾府志》卷1:鸡笼山“是台之东北隅有小山, 圆锐,去水面十里,孤悬海中。以鸡笼名者, 肖其形也”。或说为闽南方言,转译自高山族凯达格兰人语。明人曾以此指今台湾岛北部地区;亦泛指全岛。《明史·鸡笼传》:“鸡笼山在彭湖屿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


(1)古山名。即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鸡鸣山。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于鸡笼山,即此。因东麓建有鸡鸣寺,故又称鸡鸣山。(2)古岛屿名。(1)又称鸡笼屿。即今台湾省基隆市东北港口外基隆屿。以形似鸡笼得名。《东西洋考》:“鸡笼山,淡水洋,在彭湖屿之东北。”《海东札记》:“鸡笼山,北路尽境也。”(2)泛指今台湾本岛。《明史·鸡笼传》:“鸡笼山,在彭湖屿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去泉州甚迩。”(3)今山名。古名历山、历阳山、亭山,又名凤台山。在安徽省和县西北部。因山顶呈鸡笼状得名。由石灰岩构成。海拔240米。南坡陡崖峭壁,可攀援铁链登石阶上下。南北山腰处各有一洞,幽深莫测。唐初山上庵堂寺庙甚多,被誉为“江北第一名山”和“天下第四十二佛地”。后多毁于兵燹,仅存大清殿八间。植被茂盛。有煤、石灰石等矿。辟有国家森林公园。


猜你喜欢

  • 曲城县

    西晋改曲成县置,属东莱国。治所在今山东招远市西西曲成。南朝宋属东莱郡。北魏分东境置东曲城县,因谓此为西曲城县。北齐并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莱州。六年(623)废。即“曲成县”。

  • 江潭苑

    又名王游苑。南朝梁大同九年(543)建,在今江苏南京市西二十里。《梁书·侯景传》:南康嗣王会理等率众三万,至于马卬洲,“侯景虑北军自白下而上,断其江路,请悉勒聚南岸,敕乃遣北军进江潭苑”。即此。又称王

  • 文德镇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渔涝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 功噶山

    一作功噶尔拉山。在今四川小金县西北。峰峦盘亘, 四时雨雪,险峻异常。《清史稿·温福传》:乾隆三十八年(1773)征金川,“温福师至功噶尔拉,贼险阻,不得进,别取道攻昔岭,驻军木果木”。

  • 川陵山

    即今福建东山县东苏峰山。《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诏安县“渐山”条下:“又川陵山,亦在海滨,半入海。俗传帝昺南渡,将都南澳,筑此为东京,地遂陷为海,今城堞尚存。自山巅向海,莫穷其际,其峰青耸秀丽,号为苏

  • 建阳镇

    ①即今江苏建湖县西北建阳镇。旧属盐城县。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盐城县: “建阳镇在城西北八十里。” 后划归建湖县。②即今湖北荆门市南建阳驿。《方舆纪要》 卷77荆门州 “沙洋镇” 条下: “建阳镇

  • 县坑港

    在今湖北蒲圻市西北。《方舆纪要》卷76蒲圻县:县坑港“在县西北八十里。县境之水,多由此通大江”。

  • 火井槽

    即今四川邛崃市西六十里火井镇。明初置火井坝巡司于此,后移于今市南二十五里。清康熙中裁,雍正六年(1728)复置。后移于今火井镇,名火井槽巡司。民国设县佐。

  • 傅阳山

    又作傅昜山、博阳山、敷浅原。在今江西德安县境。一说在今波阳县境内。《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历陵县: “傅昜山、傅昜川在南,古文以为傅浅原。” 《通典》 卷182浔阳郡江州浔阳县: “又有蒲塘驿 (即今江

  • 香积山

    ①在今四川三台县西北。《寰宇记》 卷82涪城县: 香积山 “在县东南三里,北枕涪江”。山下有香积寺。②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百里麦积山南。《清一统志·秦州一》 “麦积山” 条下: “其南为香积山,永川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