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垅
在今湖北通山县东三十里。明初设巡司于此。清废。
在今湖北通山县东三十里。明初设巡司于此。清废。
在北京广渠门内。初为元右丞廉希宪别墅,园内名花万株,为京城第一。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9载赵松雪赋诗曰:“万柳堂前数亩池,平铺云锦盖涟漪。”池中多莲,池边植柳。清初为大学士益都冯铨之别业。康熙初,于
在北宋东京城 (今河南开封市) 梁门外西北。后周世宗建,初名太清观。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随建隆年号改名为建隆观。北宋亡后毁于兵火。
在今山东蓬莱市北丹崖山上。《元和志》卷11蓬莱县: “昔汉武帝于此望蓬莱山,因筑城,以蓬莱为名。” 明曰 “备倭城”。
北宋置,属梓潼县。即今四川梓潼县西北三十五里卧龙镇。取亮山为名。
古称湖汉水。又名会昌江、东江。即今江西赣江东源。在江西省东南部。上游绵水源出赣、闽边境武夷山脉木马山。西南流至会昌县折向西北流,经于都县西流至赣州市汇章水合称赣江。《寰宇记》卷108虔州雩都县:贡水“
西晋太康五年(284)以揭阳县改名,属南康郡。治所在今江西石城县西。《寰宇记》卷108虔州虔化县:废陂阳县“以陂阳水为名”。隋开皇十三年(593)废入宁都县。古县名。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改揭阳县置
西汉景帝五年(前152)改弋阳县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四十一里。因县东有阳陵故名。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废。古县名。汉景帝五年(前152年)筑阳陵(西汉五陵之一)并置县,治今陕西省咸阳
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改叠溪右千户所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二十里较场乡南叠溪古城。清改为叠溪营。
原名灵岩院。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南八十里天岩山北麓天岩村。创建于金正隆三年 (1158)。元、明、清屡有修葺。主体建筑南殿名文殊殿,为金代遗松。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置一大佛坛,坛上塑文殊、胁侍、天王等
在今浙江武义县东。《清一统志·金华府一》:讲堂山“在武义县东二十五里,相传梁刘孝标读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