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渡镇

黄渡镇

①即今上海市嘉定区西南三十里黄渡镇。《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嘉定县: 黄渡镇 “元置镇,因水而名。寻又置吴塘巡司于此,明因之。洪武中,市舶提举司亦置于此”。

②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南黄渡乡。明嘉靖《宁国府志》 卷4宣城县: 由泰和门达宁国县有黄渡铺。


(1)在上海市嘉定区西南部。面积27.6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黄渡,人口3900。《读史方舆纪要》嘉定县:黄渡镇“因水而名”。因传战国楚相黄歇于此渡吴淞江,故名。明已成镇。清宣统元年(1909年)设黄渡乡,1914年为第九乡,1928年改淞滨乡,1930年置黄渡镇,1938年复为第九乡。1946年改黄渡乡,1949年改区,1956年撤区为乡。1958年成立黄渡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置镇。产稻、小麦、蔬菜。有五金机械、针织等厂。京沪铁路、曹安(312国道)、嘉黄等公路经此。(2)在四川省营山县东部。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黄渡,人口460。以黄姓渡口得名。1951年设黄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置镇,玲珑、涌泉二乡并入。1994年涌泉乡划出。乡村普遍饲养山羊。有农机、酿酒、草帽编织等厂和果园。营山、消水、绿水三河汇流于此。南朝梁景阳郡、宕渠县治地。通公路。场南有古宕渠县遗址。


猜你喜欢

  • 沅陵郡

    南朝陈太建七年(575)置,治所在沅陵县(今湖南沅陵县西南)。隋废。大业初改辰州复置,治所在沅陵县(今沅陵县)。唐武德三年(620)废。南朝陈太建七年(575年)改通宁郡置,治沅陵县(今属湖南)。辖境

  • 孤山堡

    ①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 置,在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南新城子。《方舆纪要》 卷37辽东都司 “散洋峪堡” 条下: “又孤山堡,在碱场堡东南,亦嘉靖二十五年置。”②明置,即今陕西府谷县西孤山乡。

  • 五城营

    即今安徽休宁县西南五城。《清一统志·徽州府》:五城营“在休宁县西南五十里。五城相去五十里。明嘉靖四十四年置”。

  • 观音港

    即今安徽怀宁县东北观音铺。《方舆纪要》卷26安庆府怀宁县:观音港“在府西北七十里。旧有巡司,今革”。

  • 李亲顾镇村

    即今河北定州市东南四十五里李亲顾镇。清道光《定州志》卷7市集:李亲顾镇在“城东南五十里”。

  • 特亮江

    在今广东信宜县西。《舆地纪胜》 卷117高州: 特亮江 “在茂名县西一百里。源出宋山下”。《清一统志 · 高州府一》: 特亮江 “在信宜县西。…… 《旧志》: 东南流入窦江”。

  • 小清河

    ①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北之清河。明《辽东志》卷1:小清河在“城(开原老城)东门外。源出分水岭,西南流,至城南与大清河合”。②即辽宁铁岭县南懿路河。明《全辽志》卷1铁岭卫:小清河在“城南六十里。源出归德州南

  • 紫微山

    即硖石山。在今浙江海宁市。《方舆纪要》卷90海宁县: 硖石山 “一名紫微山,唐白居易尝登此,因以其官名之”。

  • 三正铺

    亦作三真铺。明置,即今四川万县市西三正镇。清以后裁。

  • 英烈屯

    原名吴寨。即今山东临清市西南五十里英烈屯。1944年日军侵入吴寨,与抗日部队发生激战,为纪念死难烈士,于当年改名英烈屯。村名。在山东省临清市西部。属潘庄镇。人口 2740。村建于唐代,曾名司杰村、吴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