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獐谷
在今河北卢龙县东南,与碣石山西麓相近。《新唐书·契丹传》: 唐武后万岁登封初,契丹李尽忠杀营州都督。檀州将曹仁师等,“诸将战于西硖石黄獐谷,王师败绩”。即此。
在今河北省卢龙县东南。《资治通鉴》: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作乱,攻陷营州,遣曹仁师等击之,进“至黄獐谷”,为契丹诱击,败没,即此。
在今河北卢龙县东南,与碣石山西麓相近。《新唐书·契丹传》: 唐武后万岁登封初,契丹李尽忠杀营州都督。檀州将曹仁师等,“诸将战于西硖石黄獐谷,王师败绩”。即此。
在今河北省卢龙县东南。《资治通鉴》: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作乱,攻陷营州,遣曹仁师等击之,进“至黄獐谷”,为契丹诱击,败没,即此。
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东固镇东南龙。1931年为平赤县治。
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北龙岗乡。明嘉靖《临朐县志》:龙岗集“在县东北三十里”。因地处双龙山北麓土岗而得名。
即曲沭城。在今江苏新沂市西。《梁书·武帝下》:普通五年(524)十月,裴邃等“攻魏建陵城,破之。辛已,又破曲木”。又作曲沐城。在今江苏省新沂市东南。南朝梁普通五年(524年)裴邃等攻魏,破曲木,即此。
一作广成关。本广成聚,西汉置广成苑。东汉中平元年(184)为镇压黄巾起义,置八关,此其一。故址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后汉书·皇甫嵩传》载:中平元年(184)黄巾军起,“诏敕州郡修理攻守,简练器械, 自函
即曹水。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水经·河水注》:曹水“出南山,北径曹阳亭西。陈涉遣周章入秦, 少府章邯斩之于此。魏氏以为好阳”。《史记·陈涉世家》 索隐引小颜云:“魏武帝谓之好阳。”
北周闵帝元年 (557) 置,治所在蓝田县(今陕西蓝田县西三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蓝田县地。建德二年 (573) 废。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置,治蓝田县(今陕西蓝田县西、灞河西岸)。属雍州。辖境相
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四面陡削,中通一罅如槽,凿石如磴,登者必攀援而上。《清一统志·同州府一》 “太华山”条引《旧志》:“登岳之路,自云台观经玉泉院、希夷峡、卧仙坪、洞天坪、十八盘、元天宫、青柯坪,
北周宣政元年 (578) 置,治所在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以洺水为名。隋大业初改为武安郡。唐武德初复名洺州。辖境相当今河北邯郸、鸡泽、永年、曲周、丘县、肥乡、武安等市县地。天宝元年 (74
在今江西永修县东北吴城镇东。《寰宇记》卷106洪州南昌县:吉州山“在城西北一百九十里,与松门山相对。其上居民云是秦时移此”。
又称鸡鸣城、食时城。在今山西怀仁县南三十里。《水经·潩水注》:“桑乾水又东左合武州塞水。水出故城东南流,出山径日没城南,盖夕阳西颓,戎车所薄之城故也。东有日中城,城东又有早起城,亦曰食时城,在黄瓜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