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葛峡
①指今四川重庆市东北二十里之铜锣峡。《水经·江水注》: “江水径阳关……又东径黄葛峡,山高险,全无人居。” 《清一统志·重庆府一》: 黄葛峡,“ 《旧志》: 涂山足有古黄葛树,下有黄葛渡,即黄葛峡也”。道光 《重庆府志》 以为即长寿县东之黄草峡。
②即黄草峡。在今四川涪陵市西长江岸。清杨伦 《杜诗镜铨》 卷13 《黄草》 注引 《益州记》: “涪州黄葛峡有相思崖,今名黄草峡。山草多黄,故名。”
①指今四川重庆市东北二十里之铜锣峡。《水经·江水注》: “江水径阳关……又东径黄葛峡,山高险,全无人居。” 《清一统志·重庆府一》: 黄葛峡,“ 《旧志》: 涂山足有古黄葛树,下有黄葛渡,即黄葛峡也”。道光 《重庆府志》 以为即长寿县东之黄草峡。
②即黄草峡。在今四川涪陵市西长江岸。清杨伦 《杜诗镜铨》 卷13 《黄草》 注引 《益州记》: “涪州黄葛峡有相思崖,今名黄草峡。山草多黄,故名。”
在今吉林敦化市南十里牡丹江右岸六顶山南坡,是唐代渤海国前期王室、贵族墓地。墓群分东、西两区,地面有封土八十余座。1949年发掘的贞惠公主墓,墓室长方形,四壁用岩石平砌,顶盖大石板,以砖铺地。出土墓志一
又名白鹭洋。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北柏洋乡。1934年为中共闽东特委和闽东苏维埃政府驻地。
在今广东梅县东北丙村镇北,石窟河注入梅江口西。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嘉应州图:州东北石窟溪口有井塘。
即今新疆塔里木河支流阿克苏河。《新唐书·地理志》: “拨换城,一曰威戎城,曰姑墨州,南临思浑河。”
即孙洲。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四十里富春江中王洲乡。《元和志》卷25富阳县:“县有王洲, 出橘,为江东之最,今见进供。”
①亦名亶甲城。在今河南内黄县南。《史记·殷本纪》: “河亶甲居相。” 《正义》》 引 《括地志》: “故殷城在相州内黄县东南十三里,即河亶甲所筑都之,故名殷城也。”②在今河南武陟县东南。《水经·沁水注
清道光二十年(1840)置,属广西直隶州。治所即今云南丘北县。民国《丘北县志》:“丘,阜也,高也。境内诸山,唯暮冶峰极高,治城在暮冶之北,故曰丘北。”民国初属云南蒙自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
在今江苏洪泽县西南五十二里,洪泽湖南岸一半岛上。《清一统志·淮安府一》:老子山“在清河县西南一百里,接安徽盱眙县界(今属江苏)。一名老祖山”。
①春秋滑国都。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府店镇北二里。《左传· 成公十三年》: “殄灭我费滑。” 杜注: “滑国都于费,今缑氏县。”②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南 (鱼城西南)。《左传》: 隐公元年 (前7
明置,属迁安县。为长城关口之一。在今河北迁安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17迁安县:新开岭关,“擦牙子东第二关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