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港镇

龙港镇

即今湖北阳新县西南六十六里龙港镇。为鄂东南革命老根据地, 1931年中国共产党鄂东南特委机关驻此。


(1)在山西省沁水县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88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梅河与杏河交汇处,人口1.3万。自隋代起历为县治。1949年属沁水县第一区。1953年设城关乡。1958年改红旗公社,1959年改城关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王寨乡、杏峪乡并入,城关镇改名龙港镇。因位于龙港山脚下故名。地处梅河、杏河交汇处,产小麦、玉米、谷子、豆类。有纺织、水泵、农机等厂。侯月铁路、翼阳公路经此。境内有战国古墓、李瀚墓、文庙、城隍庙等文物古迹。(2)在浙江省苍南县东北部、鳌江口南岸。面积48.4平方千米。人口13.6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港,人口8.1万。1983年划沿江、龙江乡部分地置龙港镇。1992年沿江、龙江、白沙、海城乡并入。以鳌江下游俗称青龙江得名。产稻、水果等。工业有塑料制品、中西服装、地毯毛毯、毛线毛纺、印刷制品、包装装潢、工艺美术、仪器仪表、机械五金、食品水产品十大行业。为温州市工贸港口重镇、苍南县经济中心。建有机械、纺织、服装、建材、水产品等专业市场,为浙南闽北重要物资集散地。公路与温分公路衔接,龙江港为浙南五大港口之一,海运通沿海各港埠。(3)在湖北省阳新县西南部。面积143平方千米。人口9.6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港,人口1.2万。以境内龙港河取名。镇以驻地名。1949年属阳新县第五区。1952年为龙港乡,1958年属龙港公社,1984年改置镇。2001年富水镇并入。地处鄂赣边界,北临富水。主产稻、小麦、甘薯等,盛产茶叶、柑橘。煤炭资源丰富。有农机、竹木加工、副食品加工等厂。为鄂、赣两省农副产品集散地。106、316国道和龙洋公路会此。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有革命遗址多处。


猜你喜欢

  • 地神山

    在今蒙古国西南杭爱山西。《周书·突厥传》:“于都斤四(西)五百里,有高山迥出,上无草树,谓其为勃登凝黎,夏言地神也。”

  • 道陵

    金章帝陵。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十五里大房山云峰山麓,与金世宗兴陵相近。

  • 砚山

    ①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三十五里。《清一统志·建宁府》: 砚山,“山有石,端平若案,有微黑点,隐隐若砚,旧名夫子案山。《事林广记》 以为第二十八福地”。②在今浙江兰溪市西四十二里。宋 《景定严州续志》 卷

  • 真娘墓

    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虎丘寺侧、剑池之西。唐荡摅 《云溪友议》 卷中 “谭生剌” 条云: “真娘者,吴国之佳人也。时人比于苏小小,死葬吴宫之侧。行客感其华丽,竞为诗题于墓树。” 唐谭铢题诗曰: “何事世人

  • 中阳郡

    北魏置,属南汾州。治所在昌宁县(今山西乡宁县西)。辖境相当今山西乡宁县地。隋开皇初废。东魏置,治昌宁县(今山西乡宁县西)。属南汾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乡宁县一带。隋开皇初废。

  • 馆前驿

    即今福建长汀县东北馆前镇。元置馆前站。明洪武初改为驿。

  • 雷山设治局

    1944年由丹寨、台江两县析置,驻小丹江 (在今贵州雷山县东)。以境内雷公山为名。1949年升为雷山县,并移治丹江镇。1944年(1943年批准,1944年正式成立)由丹寨、台江两县柳江、清江河两流域

  • 老君山

    ①在今河南栾川县东。《明一统志》卷29河南府:老君山“相传老子修道于此,上有丹灶、丹井”。②在今湖北红安县西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76黄安县“五云山”条下:“县北九十里有老君山。嘉靖中, 皆为盗贼啸

  • 普安郡

    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南安郡置,为始州治。治所在普安县 (今四川剑阁县)。隋开皇三年(583) 废。大业三年 (607) 改始州复置。辖境相当今四川梓潼、剑阁二县及江油市东北地。唐武德元年(61

  • 竟陵县

    ①秦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北。一说在今钟祥县西北九十里丰乐镇附近。西汉元狩二年 (前121) 改属江夏郡。西晋属竟陵郡。南齐为竟陵郡治。南朝梁废。②北周改霄城县置,为竟陵郡治。治所即今湖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