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书谒者令

中书谒者令

官名。简称中书令。西汉武帝时以宦者典尚书事,故置中书谒者令,属少府。多选用明习法令故事,善为请奏者为之。掌收纳尚书奏事,草拟传达皇帝诏命,交尚书颁下。司马迁被腐刑后曾任此职。宣帝时欲收霍氏之权,因霍山领尚书事,遂令臣民奏事不经尚书,径由中书令出取之,中书宦官大见信用。元帝即位,以中书令石显多典机密,委以政事,贵幸倾朝。成帝建始四年(前29)罢中书宦官,更名中谒者令,专掌宫廷事务,纳奏出令之职仍归尚书。东汉因之。


官名,汉承秦制,置尚书令一人,俸千石。武帝用宦者,并更名中书谒者令,俸二千石,掌选署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众事。成帝建始四年改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书·成帝纪》、《后汉书·百官志》、《通典·职官三》。

猜你喜欢

  • 旗缺

    清朝官缺之一种。即由八旗充任的武职官缺。如侍卫处、八旗在京各营、各省驻防,以及銮仪卫除汉銮仪使外皆是,由满洲、蒙古、汉军各旗分任。

  • 右班都知

    宦官职名。宋内侍省与辽三班院均置,为右班宦官的领班。

  • 三妃

    内命妇位号。北周初以贵妃、长贵妃、德妃为三夫人,为皇帝之妾。建德二年(公元573年)改称三妃。

  • 庄宅使

    使职名。唐武则天时置为内诸司使之一,授宦官,掌两京官府庄田、磨坊、店铺、菜园、车坊等业。五代后梁沿置。宋朝为西班诸司使之一,无职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同六品,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定为

  • 经总制使

    官名。宋置此官,掌经制东南财赋。其职事与经制使大体相同。参看“经制使”条。

  • 道录司副印

    官名。清朝道录司副长官。分掌天下道教之事。天聪五年 (1632) 设,一人,由道官带原品衔充任。乾隆四十一年 (1776) 裁。

  • 记室令史

    官名,东汉公府及大将军府皆置此官,掌上章表报书记,俸百石。见《后汉书·百官志一》。官名。东汉置,为公府的属官。《后汉书·百官志一》说:“记室令史,主上表章报书记。”参见“记室”。

  • 都督诸路军马

    宋朝都督全称。参见“都督”。

  • 左冯翊计掾

    官名。汉置,属左冯翊,见于甘露元年谷口铜甬(载《薛氏钟鼎款识》卷18第4至6页)。所掌似为会计之事。

  • 上京内省司

    辽朝官署名。南面京官。置内省使、副使等职,掌上京内宫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