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二十九文散官

二十九文散官

官名合称。散官是与职事官相对说的,职事官有具体的职事,而散官则无任何职事;职事官的官名表示其所掌之职事,而散官之名,仅表示其官阶的高低。散官之制始于汉朝,其称始于隋朝。散官又分文散官和武散官,其级别的多少,有的朝代相同,有的不同。即使级别相同,其名称也不一定全都一样。唐朝的文散官名称是:从一品称开府仪同三司、正二品称特进、从二品称光禄大夫、正三品称金紫光禄大夫、从三品称银青光禄大夫、正四品上称正议大夫、正四品下称通议大夫、从四品上称太中大夫、从四品下称中大夫、正五品上称中散大夫、正五品下称朝议大夫、从五品上称朝请大夫、从五品下称朝散大夫、正六品上称朝议郎、正六品下称承议郎、从六品上称奉议郎、从六品下称通直郎、正七品上称朝请郎、正七品下称宣德郎、从七品上称朝散郎、从七品下称宣义郎、正八品上称给事郎、正八品下称征事郎、从八品上称承奉郎、从八品下称承务郎、正九品上称儒林郎、正九品下称登仕郎、从九品上称文林郎、从九品下称将仕郎。见《新唐书·百官志》。

猜你喜欢

  • 己校尉

    武官名,汉元帝初元元年置,俸二千石,掌屯兵抚护西域诸国。属官有丞、司马、候。《汉书·百官公卿表》“戊己校尉”注:“有戊校尉,有己校尉……处西域之中抚诸国也。”

  • 知府事

    官名。宋、辽、元各朝地方行政机构府之长官,简称“知府”。详“知府”。官名。宋置,为府的最高长官。《宋史·职官七·府州军监》:“诸府置知府事一人。”也简称知府,虽非正式官名,也为一府的长官。到明朝,知府

  • 皇器

    指皇帝之位。《后汉书·刘盆子传》:“赞曰:赤眉阻乱,盆子探符。虽盗皇器,乃食均输。”注:“皇器犹神器,谓天子位也。”

  • 门下史

    官名。晋朝郡、县官府亲近属官,掌众杂事。位高于记室史。官名。更始元年,光武为太常偏将军时,曾以祭遵为门下史,掌门下事,从征河北。《后汉书·祭遵传》:“及光武破王寻等,还过颍阳,遵以县吏数进见,光武爱其

  • 五等县

    县的等级之一。见“一等县”。

  • 五千营

    明代神机营的附属机构。因都督谭光所进良马五千匹,建立五千营,置坐营内官、武臣各一人,下设四司,每司把司官各二人,掌操练亲军卫随驾护卫官军及火器使用。

  • 精膳司

    官署名。即“精膳清吏司”。

  • 林衡署典署、署丞

    官名。明置,为蕃育署正副主官。见“林衡署”。

  • 同文馆狱

    监狱名。宋代元丰、绍圣间,蔡确、章惇、蔡卞相继在同文馆审讯元祐旧党官员,并设狱以拘禁之,称为同文馆狱。

  • 提督京营戎政

    官名。明置,京营三大营设提督总兵官一员,不久改提督为总督;更设侍郎一人,协理京营戎政。穆宗隆庆初年,又改总督为提督,改协理为阅视,不久,又改阅视为提督,隆庆四年更改京营制,三营各没提督,九月罢六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