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从事

从事

官名。州部属吏。从事原用作动词,意为差事,非官名。汉元帝初,使丞相于定国条州大小设吏员,治中、别驾、诸部从事,秩皆百石。自此始为官名。东汉因之,称从事史,皆为州部长官自辟。三国、晋,南北朝沿置,名目不一。高昌国中央政府所置,位次主簿,与侍郎、校郎、主簿等分署诸事。隋初亦有祭酒从事、部郡从事及诸曹从事等佐官,开皇十二年 (892),诏诸州以从事为名者并改为参军。唐朝藩镇幕僚泛称从事,非职事官。宋以后大体废置。明崇祯十七年 (1644) 三月,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后改主事而置。职掌仍因袭明朝主事旧制。


1、三公、州郡、将军、校尉等之佐官称从事,或从事史。如别驾从事、治中从事、都官从事、功曹从事、簿曹从事、郡国从事、文学从事、祭酒从事等,各掌一方面的事务。郡国从事,每郡一人,主管督促文书,察举非法。军府从事,掌文书簿籍之类。《后汉书·百官志》:“使匈奴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护南单于。置从事二人,有事随事增之,掾随事为员。护羌、乌桓校尉所置亦然。”

2、赤眉起义军的官名。《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其中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次卒史。”

猜你喜欢

  • 考试官

    官名。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金朝以职位高者一人充任,余为同考试官。另有词赋试官、经义试官、策论试官、监试官、试律官等。后隶考试院。

  • 司赞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二十四司之一。属尚仪局,二人,从六品。唐改正六品。掌朝见、宴会、赞相之事。宋、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 (1403—1424) 后归其职于宦官。女官名。唐、明皆置,属尚仪局。掌宾客朝

  • 副相

    官名。吐蕃官,曰论茞扈莽,亦号小论,置一人,与大相论茝(亦号大论)统国事。

  • 提督学政

    见“提督学道”。官名。清置,每省一人,掌本省学校政令,考查师生勤惰及升降等。见《清史稿·职官三·提督学政》。

  • 辅国王

    王的名号之一,地位低于国王、副王,西汉时西域大宛国有此王号。《汉书·西域传·大宛国》:“副王、辅国王各一人。”

  • 司津使者

    官名。见“司津监”。

  • 杂买务杂卖场提辖

    官名。南宋置,为四辖之一。孝宗隆兴二年 (1164),令选通判、知县资序人充任。外补则为郡守,内迁则为寺、监丞簿,或直接升任杂监司。

  • 司鼓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有鼓人中士六人,掌鼓,用于祭祀、军旅、田役等。北周春官府乐部中大夫所属有司鼓中士,正二命;司鼓下士,正一命。职掌同《周礼》中的司鼓。

  • 内官长丞

    官名,为内官长与内官丞的合称。汉置,属宗正,掌分、寸、尺、丈。《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宗正》:“内官长丞……初,内官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宗正。”注:“师古曰:《律历志》(说)主分、寸、尺、丈也。”参看

  • 监国

    古代皇帝外出,或诸侯国的国君外出,由太子留守,处理国政,叫做监国。《左传·闵公二年》:“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之。”三国吴也用亲信大臣监国。以后也有以诸王监国的,如五代后唐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