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名。殷朝始置。西周至战国沿置。指保母、保傅等养育、傅教太子、国君的官员。三国魏王国官属有保,品第六。


官名。(1) 《尚书·君奭》:“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保衡”就是“阿衡”,“”就是“”。《周礼·地官》之属有保氏,掌理劝谏王的过失,以六艺(礼、乐、射、驭、书、数)、六仪(祭祀、宾客、朝廷、丧纪、军旅、车马的容仪)教国子。凡有祭祀、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等事,王需亲行则随从。平时使属官守卫宫中之巷门。《周礼》所记基本上反映了西周的事实:保氏与师氏性质相同,只是保氏守于内。可知“”是从保育人员发展成的教养监护之官,是西周太保一职的起源。参见“”、“”。(2)春秋时楚国设置,掌辅导太子。《左传·襄公十三年》记楚共王临终时说:“不谷不德,少主社稷,生十年而丧先君,未及师、保之教训。”楚国太子之保,其权甚重,承先王之命,太子有过,可以笞之。

猜你喜欢

  • 和声署署丞

    官名。清朝乐部和声署之副长官。佐署正掌署事。乾隆七年(1742)设,满、汉各一人,以礼部、内务府司官选充。并以侍从、待诏为加衔。

  • 铠曹掾属

    官名。见“公府铠曹”。

  • 伙勇

    清代勇营兵士名。见“哨”。

  • 关升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升迁方法之一。京朝官、选人、大小使臣关申吏部四选,按一定的年龄、出身、考数、任数、举主员数,升迁相应资序或差遣,称为关升。宋代官员循例升迁的铨注方法。由选人、京朝官、大小使臣将本人的

  • 贺正旦国信使

    官名。宋、辽及宋、金之间,互相祝贺正旦的使臣。简称正旦使或贺正旦使。官名。宋辽金均设,为宋辽之间与宋金之间向对方皇太后、皇帝或皇后祝贺正旦的特遣使。简称正旦使或贺正使。

  • 臣下

    指众臣百官。《史记·伍子胥列传》:“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

  • 大理寺都典簿

    官名。明建文(1399—1402)初改大理寺司务置,二人,从九品。仍掌出纳文移。成祖朱棣即位,复称司务。

  • 大堂

    清朝对中央各部、院主官之称呼。如刑部大堂即指刑部尚书。

  • 中尉司马

    官名,汉置,属中尉,掌领兵徼循京师,禁防盗贼。《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有两丞、候、司马、千人。”中尉司马,即中尉所属之司马。

  • 丁艰

    参见“丁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