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偏将军

偏将军

官名。西汉置,为主将之下的副将、小将。新莽时曾普赐诸郡卒正、连帅、大尹此号。东汉、三国时为杂号将军中地位较低者,仅高于裨将军。魏、晋、南朝宋皆八品 (一说魏为五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定为武职流外一班;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九品上,二十三年改为从九品上,北齐仍从九品上。隋初列为散号将军,从九品下,炀帝大业三年 (607)罢。


将军名号,东汉置部属辅佐之将军。《后汉书·光武帝纪》:“壬午,以大将军吴汉为大司马,偏将军景丹为骠骑大将军,大将军耿弇为建威大将军,偏将军盖延为虎牙大将军,偏将军朱祐为建义大将军。”《后汉书·王霸传》:“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还,拜偏将军。”其后,魏晋南朝宋、梁、北魏北齐隋皆置。

猜你喜欢

  • 大树将军

    大树将军非正式的将军名号,而是将军冯异的外号。《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

  • 中行评博

    官名。明为中书舍人、行人、评事、博士之合称。

  • 四门学助教

    即“四门助教”。学官名。见“四门学”。

  • 娥

    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子,汉武帝置,秩中二千石,爵比关内候。《汉书·外戚传序》:“至武帝制倢伃、娥、傛华、充衣,各有爵位,而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云。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倢伃视上

  • 回回馆

    明、清负责翻译阿拉伯语言文字的部门。始置于永乐五年(1407),设译字生、通事以掌其事。初隶翰林院,弘治七年(1494)改隶太常寺。清初沿置,隶翰林院,乾隆十三年(1748)省并入礼部。

  • 刑部清吏司

    官署名。清代刑部按省分司,各掌其省的刑狱。共十八司: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四川、湖广、陕西、河南、江西、山东、山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奉天、直隶、督捕清吏司。每司除掌本省(区)刑狱外,兼掌在京

  • 曲阳钱监

    即“利通监”。

  • 辟吏

    ①县令属吏。《韩非子·八经》: “下约以侵其上,相室约其廷臣,廷臣约其官属,兵士约其军吏,遣使约其行介,县令约其辟吏。”②任命下级官吏。

  • 宗祝

    官名。西周始置。春秋齐国沿置。掌宗庙祭祀祝禳。《史记·周本纪》: “(周武王)命宗祝享祠于军。”

  • 私名

    吏名。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吏部置,员十人,分掌各案具体事务。吏员名。宋初置于中书省、尚书省六部及寺监,掌书写文书之事,其地位在手分之下。又宋初地方州县不设贴司,惟设私名与书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