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公卿

公卿

① 周朝三公九卿、大官僚统称。《国语·周语上》: “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②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统称。《左传·宣公九年》: “公卿宣淫,民无效焉。”③汉朝以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的首脑与主管长官。


1、指公和卿。周朝指三公九卿,《国语·周语上》:“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的总称。《左传·宣公九年》:“公卿宣淫,民无效焉。”在汉朝,公、卿都是官级名称:公,指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等国家最高一级的官员;卿,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等次于公的第二级官员(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光武帝纪》:“敕公卿举贤良方正各一人。”《后汉书·孝和帝纪》:“每有灾异,辄延问公卿,极言得失。”参看“”、“”条。

2、泛指百官。《后汉书·钟离意传》:“后德阳殿成,百官大会。帝思意言,谓公卿曰:钟离尚书若在,此殿不立。”《后汉书·寒郎传》:“又公卿朝会,陛下问以得失。”又《后汉书·朱乐何列传·朱穆传》:“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不接公卿,乃以阉人为常侍,小黄门通命两宫。”

猜你喜欢

  • 都事司郎中

    官名。清末法部都事司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定额三人,正五品,奏补。掌本司事务。

  • 五鸠

    官名。少皞时设此五官。《左传·昭公十七年》:“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注:“鸠,聚也,治民上聚,故以鸠为名。”

  • 集礼

    西夏职官封号。授与次品官,称为文武孝种口恭敬东南姓关上倚世。

  • 墨曹参军、行参军

    官名。见“公府墨曹”。

  • 呈文

    文书名。上行文。始于宋,时称“呈状”,以后历代均有。清朝沿用,改称呈文。凡织造、关监督行文户部,提督、总兵行文兵部,道府以下直接行文六部,布政使、按察使行文军机处,六科行文都察院,六部各司对堂官均用之

  • 官名。突厥别部典兵者。《新唐书·太宗诸子常山王承乾传》:“又好突厥言及所服”,“曰:‘使我有天下,将数万骑到金城,然后解发,委身思摩,当一设,顾不快邪!’”

  • 太原府

    官署名。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改并州置,为北都所在。设尹一员,为留守; 少尹二员,为副留守,掌本府政务,巡视属县,查访民情,审理刑狱,岁终造册上报。府设属员司录及功、仓、户、田、兵、法、士曹参军事

  • 中御少监

    官名。即殿中少监,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殿中少监。

  • 江西道

    官署名。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洪武十五年 (1382) 置。设监察御史十人。南京都察院亦置,设监察御史二人。在本道之外协管前军都督府,在京燕山左等八卫,直隶淮安府及大河等六卫。清顺治元年 (164

  • 均输丞

    官名。秦朝治粟内史,西汉大农令、大司农及水衡都尉均置,员一人,为均输令副职。又,水衡都尉所属上林令亦置,员四人。官名,为均输令之贰,详见“均输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