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六尚

六尚

①官名合称。秦朝指给事殿中的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隋朝指内官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炀帝置为女官六局之长。唐朝沿置,以称宫官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又称诸尚书,为六局之长; 金同唐制,为宫人女官; 明朝亦为女官六局之长。又为六部尚书简称。《艺文类聚》卷四八《隋江总让吏部尚书表》:“窃以汉置五曹,方今六尚; 魏隆八凯,拟古六卿。”②官署名合称。隋、唐、宋殿中省所统尚食、尚药、尚酝、尚衣、尚舍、尚辇六尚局省称。


秦宫中置六尚,即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掌诸供奉。见《通典·职官八·殿中监》。隋朝殿内省有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唐改属殿中省,制与隋同,也称六尚。见《隋书·百官下·殿内省》、《新唐书·百官二·殿中省》。隋唐宫中女官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也称六尚。见《隋书·后妃传序》、《新唐书·百官二·宫官》。六部尚书也称六尚。六部尚书,梁指吏部、祠部、度支、左户、都官、五兵六尚书;北齐为吏部、殿中、祠部、五兵、都官、度支六尚书;隋为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尚书。见《隋书·百官上、中、下》。唐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尚书。见《新唐书·百官一》。

猜你喜欢

  • 平章军国事

    官名。南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置,以授韩侂胄,位在宰相之上。官名。宋代韩侂胄为此官,位在丞相上。见《宋史·职官一》。

  • 入内内侍省押班

    宦官名。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置,位在副都知下、内东头供奉官上。神宗熙宁(1068—1077)中罢,后复置。徽宗崇宁二年(1103),改签书入内内侍省事。

  • 司稼寺

    官署名。即司农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司农寺。官署名。唐置,龙朔二年改司农寺为司稼寺。详“司农寺”条。见《新唐书·百官三·司农寺》。

  • 节度州

    以节度使为长官之州。宋朝为三品州,高于观察州,为六等州之第二等,节度使不赴镇者,则以他官判、知,属官有节度判官、节度掌书记、节度推官,又有节度副使专授左降官。辽朝节度州设节度使、节度副使,为正副长官,

  • 军事善后委员会

    善后会议设置的专门委员会之一。善后会议宣称为了收束全国军事和整理全国军政,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四月十五日议决《军事善后委员会条例》,二十四日由临时执政公布。九月二十一日临时执政下令召集,十月

  • 大学院

    官署名。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没大学院,为全国学术研究、教育行政的最高领导机关,民国十七年改称教育部。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国民党政府设大学院于南京,直隶国民政府,管理

  • 督理街道衙门御史

    官名。清朝工部督理街道衙门主官之一。掌本衙门之事。乾隆三十一年(1766)设,满、汉各一人,皆由工部拟定正陪,钦派充任,每年一更代。

  • 兴圣宫使

    官名。辽朝北面官,兴圣宫长官,统领兴圣宫军民之政。下设副使、太师、太保、副中等职。

  • 学部会计司

    官署名。清末置,属学部。掌支计出入,典领器物及教育恩给之事。设郎中一人为主官。下设两科:度支科,掌本部经费的收支报销及本部每年收支的预算、决算及教育恩给事项,管理本部所有财产器物,核算各省教育费用;建

  • 蒙古必阇赤

    见“必阇赤”。吏员名。蒙古语,意为书史。蒙古初期以必阇赤掌文牍之事。元代各官署中以蒙古文作书的掾史、令史,称为蒙古必阇赤。如中书省即置蒙古必阇赤二十二人,左司十六人,右司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