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北京行太仆寺

北京行太仆寺

官署名。参见“行太仆寺”。

猜你喜欢

  • 四渎庙令

    官名。《尔雅·释水》说:“江、河、淮、济为四渎,发源注海者也。”唐制于四渎各置庙令,秩正九品上,下设祝史、斋郎。宋沿置四渎庙令,所掌与“五岳庙令”同,参见该条。

  • ■工局

    官署名。 明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 即针工局。洪武十二年(1379)置,十七年,更定宦官品职,定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二十八年 (1379)改大使正五品,左、右副使各一人,从五品。后渐改

  • 上闻

    爵名。战国置。或说与汉朝 “上闻爵” 同。《吕氏春秋·下贤》: “(魏文侯) 东胜齐于长城,虏齐侯,献诸天子,天子赏义侯以上卿[闻]。”陈奇猷注:“毕沅改‘上卿’为‘上闻’,曰: 梁伯子云: ‘《国策

  • 收掌

    官名。①又称“收掌官”。明清科举考试中特设之官。负责把试卷分配给各房“房官”。分为内收掌、外收掌,分属内、外“帘官”。② 清朝内阁所属内翻书房、方略馆之职官。详“内翻书房”、“方略馆收掌”。

  • 柱天大将军

    将军名号。新莽末更始政权置,时有柱天大将军李通,见《后汉书·刘玄传》。杂号将军名,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柱天大将军李通为西平王。”《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尤、茂弃军走,

  • 律例馆翻译

    官名。清朝刑部所属律例馆之属官。乾隆七年(1742)设。四人,以刑部笔帖式充任。掌满、汉文翻译。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

  • 开列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乃官缺补授方法之一。指官员升迁,奉旨由部开列名单题请而授官之例。清制,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总督、巡抚、学政、布政使、按察使缺,各不俟开例具题,即奉特旨补放

  • 中御府丞

    官名,掌佐令掌中御府。参看《中御府》条。

  • 委署掌盖

    见“副掌盖”。

  • 单于前辅

    官名。十六国北燕置。为大单于四辅之一,佐大单于掌管境内少数民族事务。万陵曾任之。见《晋书·冯跋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