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千夫长

千夫长

官名。① 西周置为武官。《尚书·周书·牧誓》:“王曰: ‘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孔颖达疏:“《周礼》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孔以师虽二千五百人,举全数亦得为千夫长,长与帅其义同,是千夫长亦可以称帅,故以千夫长为师帅。”②一说即《周礼》师帅,中大夫。③三国时乌丸部落长官亦称千夫长,后改称王。④蒙古成吉思汗曾置为世袭军职,又称“千户”。⑤明朝土官名号之一。乃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之头目,无专职品级。世袭。


1、统千人之帅。周置,掌领千人,即千夫之帅。《尚书·周书·牧誓》:“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注:“(千夫长)师帅。”“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宋蔡沈《书经集传》:“千夫长,统千人之帅。”2、三国时乌丸部落首领。《三国志·魏书·乌丸传》:“(袁)绍矫制赐蹋顿、峭王、汗鲁王印绶,皆以为单于。”注:“始有千夫长、百夫长以相统领,用能悉乃心,克有勋力于国家,稍受王侯之命。”3、世袭武官。蒙古成吉思汗置千夫长,又称千户,为世袭军职,为千户帅。4、土官名号。明朝称少数民族头目为千夫长,无品秩,世袭。

猜你喜欢

  • 轻车将军

    官名。西汉置,武帝任太仆公孙贺为之,统兵出征。东汉末一度地位较高,在九卿及卫将军之上。三国魏后地位稍降,为将军名号。魏、晋、南朝宋皆为五品(一说魏为三品)。十六国前梁亦置。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 书理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的属官,掌理文书的工作。将军书理、总制书理、监军书理员额各四人,官阶均为职同军帅;军帅书理员额四人。官阶为职同师帅;师帅书理员额二人,官阶

  • 马队科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军学司所属七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宣统三年(1911)改隶军学处。掌拟全国马队教育、训练、校阅之计划,审定马队操法,核议马队应用马匹、军械器具,考察所属学堂成绩等。置科

  • 亲府中郎将

    官名。①唐朝左右卫所领亲府长官,置一员,正四品下,掌领校尉、旅帅、亲卫之属宿卫,而总其府事。②唐朝太子左右卫率府亲府长官,置一员,从四品上,掌其府校尉、旅帅及亲卫之属宿卫,而总其事; 高宗永徽三年(6

  • 四安将军

    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将军的合称。详见各条。官名合称,即安东将军、安西将军、安南将军、安北将军。东汉陶谦、曹休曾任安东将军;东汉末年段煨、三国魏钟会、邓艾曾任安西将军;东汉末年刘表、三国魏张鲁曾任安南

  • 世祖庙令

    官名。东汉置,属太常,六百石,领员吏六人,卫士二十人,掌守世祖庙,案行扫除。官名,东汉置,为守护光武帝庙的长官,属太常,掌案行扫除。俸六百石。有员吏六人,卫士二十人。见《后汉书·百官志》。

  • 水师提督

    武官名。明清设置,为统领水师的最高武官。见“水师”。

  • 八书博士

    官名。北齐置,属太常寺,员二人。官名。北齐太常寺置博士之外,又有八书博士二人,《隋书·百官志中》仅记其官名,未注明职掌。北魏传世碑文其字体为八分体,可能八书博士是缮写碑文的博士。

  • 媒曹属

    官名。见“公府媒曹”。

  • 技巧

    “技巧”是“技巧官”的简称。西汉水衡都尉的属官有技巧令及其佐官技巧丞,掌技巧、技术。《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水衡都尉》:“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有五丞。属官有上林、均输·御羞、禁圃、辑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