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南京六部尚书、右侍郎

南京六部尚书、右侍郎

官名。明初以南京为首都,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置行部尚书二人,侍郎四人,所属有六曹清吏司。后又分置六部,各称行在某部。十八年(公元1420年)定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六部官属移至北京,不称行在,但留都仍设礼、刑、工三部,各置一侍郎。在南京之官加“南京”字于其职衔。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复置各部官属於南京,去“南京”字,而以在北京者加“行在”字,仍置行部。宣德三年(公元1427年)复罢行部。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于北京去“行在”字,於南京仍加“南京”字,遂为定制。南京六部亦有尚书等官,品秩与北京同,但其组织机构较小,自弘治后各部设尚书与右侍郎,为正副长官。南京各部无固定职权,惟吏、兵、刑三部稍有实职。吏部考功司每六年一次考察南京官吏,不经过北京吏部。兵部长官名为尚书参赞机务,同内外守备官操练军马,抚卹百姓,禁戢盗贼。刑部各司分掌南京诸司及公、侯、伯、五府、京卫、所刑名之事。南京除设六部之外,并有都察院及诸寺监等机构,被排斥的官员往往安置在南京部院衙门,于是形成一种与北京相抗衡的势力,遂有两京官员势力迭为消长,操纵朝局的现象。

猜你喜欢

  • 封 爵王——公——侯——伯——子——男。勋 官文勋十阶:左右桂国(正一品)——柱国(从一品)——正治上卿(正二品)——正治卿(从二品)——资治尹(正三品)——资治少尹(从三品)——赞治尹(正四品)——

  • 左千牛卫中郎将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左奉宸卫而置,二员,正四品下,掌供奉侍卫,佐上将军职; 有口敕,声不下闻者,则宣告。宋朝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以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赠典或武官责降散官。南宋多

  • 天辟

    皇帝的称谓。《汉书·五行志》:“天子曰天辟。”

  • 漕曹史

    官名,汉置,为漕曹副长官,佐助漕曹掾掌漕运事。参看“漕曹”条。

  • 司货

    官名。商朝天子六府之一。《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郑玄注:“司货,丱人也。”孔颖达疏:“司货,六也。于周为丱人。言矿器未成者也。掌金玉锡石之地,

  • 写御书人

    杂任职名。唐置,见“书直”。

  • 行在

    天子外出巡幸居止之处。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起,成祖长期离京师(今南京)赴北京经营迁都及北征诸事项,于北京分置诸司衙门,均加“行在”二字,称行在某部、行在都察院、行在五军都督府等。详见诸条。行在,

  • 乘舆

    皇帝的代称。蔡邕《独断》说:“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托之于乘舆。”

  • 小胥附下大夫

    官名。北周置,正四命,为胥附中大夫的副职。任此职者见《隋书·于仲文传》:从父弟玺,“起家右侍上士,领右羽林,迁小胥附。”参见“胥附中大夫”。

  • 监罟囿

    官名。战国中山国置。守护王陵丘墓的官吏。《中山石刻铭》: “监罟有(囿)臣公乘㝵(得)守丘”。参见黄盛璋《平山战国中山石刻初步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八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