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印绶

印绶

印和系印的丝带,官吏印章的统称。凡治事的命官皆颁有印绶,以示职权受命于天子,并代表级别和权力。历代有之,但具体制度或有不同。


官印及绾印之组的合称。战国时,凡官印均称玺。至汉代,除皇帝与皇后、太子、诸王的玺仍以玺为称之外,官员的玺均改称为印。官印按质地分,有金印、银印、铜印之别,《南齐书·舆服志》记南齐官印之制说:“公侯五等金章,公世子金印,侯银印,贵嫔夫人金章,公主、王太妃、封君金印,六宫以下公侯太夫人、夫人银印。其公、将军金章,光禄大夫、卿、尹、太子傅、诸领护将军、中郎将、校尉、郡国太守内史、四品五品将军, 皆银章, 尚书令仆、中书监令、秘书监丞、太子二率、诸府长史、卿、尹、丞、尉、中丞、都水使者、诸州刺史, 皆铜印。”各种质地的印均配以不同色彩的绶。汉制,金印配以紫绶,银印配以青绶,铜印配以墨绶。《南齐书·舆服志》记南齐时的绶制甚详:“乘舆黄赤绶,黄赤缥绿绀五采。太子朱绶, 诸王纁绶, 皆赤黄缥绀四采。妃亦同。相国绿綟绶,三采,绿紫绀。郡公玄朱,侯伯青朱,子男素朱,皆三采。公世子紫,侯世子青,乡、亭、关内侯墨绶,皆二采。郡国太守、内史青,尚书令仆、中书监令、秘书监皆黑,丞皆黄,诸府丞亦黄。皇后与乘舆同赤,贵嫔、夫人、贵人紫,王太妃、长公主、封君亦紫绶、六宫青绶,青白红。郡公、侯夫人青绶。”不同质地的印与不同色彩的绶相配合,表示着不同的级别,职位与权限均寓于其中。梁陈之制,多沿南齐之旧。北朝印绶制度不详,惟除授官员则授予印绶,以印绶的差别以表示其职位权限的等级则与南朝并无差别。北朝又有印绶假给之制,有假印与绶者,有假印而不假绶者,有假绶而不假印者,其详情已不可考。

猜你喜欢

  • 典北更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北王府,员额十二人,官阶为职同总制。参见“典更”。

  • 在野

    不任官职。《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 主稿

    官名。清朝中央各部院负责办理文牍之官员。自各部所属司官中选派熟谙部务者充任。清代各部负责办理公文信件的官员称主稿。由熟悉部务的官员担任。

  • 乾文院使

    使职名。即文思院使,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 改,三年罢置。官名。唐置文思使,五代后梁时改称乾文院使。后唐时复旧。参见“文思使”。

  • 盐铁院

    见“三部勾院”。

  • 焕章阁侍制

    见“焕章阁”。

  • 神乐署署正

    官名。清朝乐部神乐署之主官。掌署事。乾隆十九年(1754)改神乐所提点设,一人,汉员,正六品。宣统三年(1911)改隶典礼院。官名,清置,为神乐署长官。参看“神乐署”。

  • 户曹从事

    官名。隋朝雍州牧属官,视从八品,文帝开皇十二年 (592) 改为户曹参军。

  • 东京军巡院

    官署名。辽朝置,负责管理归化营军。官署名。辽置,属南面京官。据《辽史·地理志》记载,东京有归化营军千余人,系河朔亡命来此者著籍为军人的,以东京军巡使领之,掌军巡事务。

  • 河南尹丞

    官名。东汉、三国魏、北魏置,为河南尹属官。汉秩六百石,魏七品。北魏亦称“河南郡丞”。参见该条。官名,东汉置,为河南尹之副,佐尹主京都、典兵禁,行县劝农桑、审囚徒,振救困乏等。见《后汉书·百官四·河南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