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司封员外郎

司封员外郎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主爵员外郎置,员一人,从六品上,为吏部司封司次官,掌封爵、命妇、朝会及赐予等事。咸亨元年(670)及中宗神龙元年(705)曾改称主爵员外郎,玄宗开元元年(713)再改司封员外郎。北宋前期不领司封事,用为六品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复置爵职事官,始实领司封之事,正七品。明初亦置,从为司,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验封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唐宋皆置,属吏部,为郎中的佐官,从六品上,掌封命、朝会赐予之级。见《新唐书·百官志》、《宋史·职官三》。

猜你喜欢

  • 谏臣

    ①官名。春秋时齐国置。掌规劝君王过失。《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桓公问置吏于管仲。管仲曰”: “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②西夏官位。谏臣为谏师位之一,在中书、枢密位下,与次等司同等。

  • 狱务司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设置,属司法部。以司长为主官,掌理监狱事务。司内分设经画、监视、营缮三科。其中经画科掌理全国监狱的设置、废止或其他变更事项,监视科掌监督全国狱官、视察罪犯习艺所、假出狱、免幽闭,出

  • 宗官

    官名。尧舜时有此官,掌典国礼与祭祀。其属有乐官。其后相沿置,到周朝,既沿称宗官,又称宗伯,到汉朝,则称太常。《周礼·春官·宗伯》:“乃立春官宗伯。”注:“唐虞历三年,以宗官典国之礼与其祭祀,汉太常是也

  • 尚衣库使

    官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内衣库使置,东班诸司使之一,无职掌,仅为迁转之阶,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定为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官名,废。辽朝内侍省尚衣库置为长

  • 东宫食官丞

    官名。南朝梁置。东宫食官局长官。流外三品蕴位。

  • 典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司仓下大夫典春中士佐官,正一命。

  • 印造交钞库

    官署名。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于燕京行省交钞提举司下置印造局,掌印制钞币。四年,置印造交钞库,秩从八品。至元二十四年(1287),改为印造宝钞库。

  • 县政府军事科

    县政府内部分科之一。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设置,以科长为主官。掌理兵员调查征募,兵役宣传奖惩,在乡军人的管理,出征军人家属的优待,防空及救护,保安,军事征用、兵要地图调查。因与县国

  • 参堂

    官制用语。又称干堂。宋朝官员注授差遣的一种方式。京朝官不由吏部注授差遣,而由朝廷直接除授差遣,称为参堂,或称堂阙。

  • 烽帅

    官名。隋唐时称烽火瞭望处为烽,称瞭望兵为烽子,称其主官为烽帅。守烽吏名。汉代边郡有督烽掾,北周则有烽帅,隶于镇戍。任此职者见《周书·齐炀王宪传》:子贵,“出为豳州刺史,白兽烽经为商人所烧,烽帅纳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