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辽朝置。多设于北面衙署中,一般为军职,在将军之下,实为吏员。辽北面官中设小将军非常广泛,从中央各机构到各属国官衙,多有此职。武官名。辽置。(1) 北面军官。隶于大将军府者,地位在大将军、上将军、
(公元1314年)升正三品。七年(公元1320年)降正四品。至治三年罢废, 以控鹤六百三十人归中宫位下。泰定四年 (公元1327年) 复立司,秩仍正四品。设达鲁花赤、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各二人,知事、
满语官署名。汉译为“内阁”。又作“多尔吉衙门”。
官名。元置,为尚供总管府的长官。见“尚供总管府”。
官名。突厥有此官,为高级官员。见《北史·突厥传》,参看“次设”条。
三公的别称。《后汉书·朱浮传》:“(帝)即位以来,不用旧典,信刺举之官,黜鼎辅之任。”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 (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四班,是最高的一班,拟车骑将军,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为最高的一班,拟镇卫将军等三号。
命妇名号。明、清置,以封正、从七品官员之母。
黄帝的另一称号。见“黄帝”。
官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太史中大夫冯相上士佐官,正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