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咨议参军

咨议参军

官名。西晋末司马睿镇东大将军丞相府始置为僚属,掌顾问谏议,员二人。东晋、南朝王府丞相府、公府、位从公府、州军府皆有置者,但无定员,亦不常置,职掌不定。其位甚尊,在列曹参军上,州所置者常带大郡太守,且有越次行府州事者。梁自九班至六班,陈自五品至七品,皆依府主地位而定。北魏、北齐、隋、唐多称咨议参军事,参见该条。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诸王府置,以常参官充任,掌赞导之事,其后不常置。元朝废。


官名。三国魏始置,《三国志·魏书·田畴传》记田畴“遂随使者到军,署司空户曹掾,引见咨议。”东晋公府均置咨议参军,取“咨询谋议军事”之义。南朝宋齐梁陈诸公府、北魏北齐三师、二大、三公府与北周大丞相府均沿置之。

猜你喜欢

  • 胄子监

    官署名。渤海国置,有监长等官。

  • 司法官甄录试及初试典试委员会

    司法官考试机构。北洋政府置,设典试委员长一人,由司法总长遴选,经国务总理呈请大总统简派;典试委员与襄校委员人数均由司法总长临时决定,经由国务总理呈请大总统派充:监试委员二至六人,由司法总长遴选,经由国

  • 太平天国后期在“王”下陆续增设的“六等爵”之一。由“燕王”演变而成。天历甲申四年(1884),封秦日纲为燕王,后革去,故称“天燕”,始有是爵。位在福爵之下,属六等爵之第四等。系衔加“天”字,又别冠一字

  • 勤齐

    官名。南诏官,与爽酋、弥勤掌赋税。

  • 村佐

    村公所的组成人员。北洋政府时期云南省设置,见“村公所(2)”。

  • 匠人

    官名。春秋战国置。①掌宫室都邑修造的工官。《礼记·杂记下》: “匠人执羽葆御枢。“孔颖达疏: “匠人主宫室,故执盖羽御枢。”《周礼·冬官·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② 掌农田水利工程的

  • 兵马都总管府

    官署名。辽朝设于各路,统领本路军兵。设兵马都总管、副都总管等官,通常由诸京留守、府尹等兼任。金朝沿置,设都总管、同知都总管、副都总管等官,掌统本路兵马甲仗。

  • 统计局副局长

    官名。清末责任内阁属官。宣统三年(1911)四月成立责任内阁,始置。一人,简任。职任辅佐局长管理司务,局长有事故时得代行其职。

  • 县财政局

    县政府的辅佐机关。国民党政府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始置,以局长为主官。掌理征税募债,管理公产及其他地方财产等事项。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改为财政科。

  • 边候

    官名。春秋时吴国置。负责边境侦察敌情的小吏。《韩非子·说林上》: “子胥出走,边候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