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外命妇

外命妇

宫外命妇通称。夫或子为官,帝王可加相应封号于其母及妻,使获得一定的地位和待遇。始于周朝,指卿大夫之妻。西汉皇帝女皆尚列侯,称公主; 皇帝外祖母、大臣夫人,有封为郡君者,如宣城郡广德君、酂君等。东汉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 尊崇者加号长公主,仪服同蕃王。诸王女皆封乡亭翁主,仪服同乡亭侯。汉章帝唯特封东平宪王苍、瑯玡孝王京女为县公主。南朝宋,诸王女封县主。北周帝姑、帝姊称长公主,帝女称公主,王母为王太妃,王妻为王妃,柱国以下、帅都督以上母妻,授太夫人、夫人、郡君、县君等。唐朝公主及王妃以下,诸王母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及国公母、妻为国夫人;三品以上母妻为郡夫人; 四品为郡君,五品为县君,勋官四品有封者为乡君。玄宗开元(713-741)间,敕令王妻为妃,文武官及国公妻为夫人,母加太字。宋朝有十四种号: 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国夫人、郡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叙赠之制: 三公、宰臣、执政、节度使三代,金紫、银青光禄大夫二代,余官一代,各辨其位序以进。加食邑实封,则视其品高下,以定户数多寡。父及嫡母存,不得请所生母封赠。所生母未封,亦不许先及其妻。元朝一品封国夫人,二品郡公夫人,三品郡侯夫人,四品郡君,五品县君,六品恭人,七品宜人。明朝之号九,分十等: 公曰国夫人,侯曰侯夫人,伯曰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封赠之次,七品至六品一次,五品一次,三品、二品、一品各一次。三母不并封,两封从优品。父职高于子,则进一阶。父应停给,及子为人后者,皆得移封。嫡在不封生母,生母未封不先封妻。妻之封,止于一嫡一继。可追夺。


妇人有封号的称命妇,有内命妇、外命妇,皇帝妃嫔及太子良娣以下为内命妇,公主及王妃以下为外命妇。凡因夫或子女得封号的都称外命妇。秦汉始有封君之号,如汉景帝王皇后之母封平原君,梁冀妻孙寿封为襄城君,王商夫人阴氏死,追封为开封君。到唐朝,外命妇之制,文武官一品及国公母妻为国夫人,三品以上母妻为郡夫人,四品母妻为郡君,五品母妻为县君等。见《通典·职官十六·内官》。

猜你喜欢

  • 中傅

    官名。汉朝诸侯王国置。《汉书·武帝纪》:“济川王坐杀太傅、中傅,废迁防陵。颜师古注引应劭曰: “中傅,宦者也。”《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均不载,职掌似为教导诸侯王。南朝宋明帝定后宫九品

  • 户部郎中

    官名。唐朝始置,为户部头司户部司长官。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 ,高宗登基,以避太宗讳,改民部郎中设。置二人,从五品上。掌户籍、土田、赋役、蠲复、婚姻之政。龙朔二年(662) 改称司元大夫,咸亨元年

  • 南统将军

    官名。北魏初置。明元帝永兴(409—413)初,长孙道生为之,兼冀州刺史。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改定官制后未见。见《魏书·长孙道生传》。

  • 大官署

    官署名。明清光禄寺所属之机构。明洪武八年(1375)置,隶光禄司。三十年改隶光禄寺。初设署令 一人,丞一人,监事一人。后改置署正一人,署丞四人,监事四人。洪熙元年(1425),南京光禄寺亦置,设官略同

  • 农矿部北平档案保管处

    农矿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农矿部为保管北平旧档案及署内器物,特设北平档案保管处。依照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八月十五日公布的《农矿部北平档案保管处组织规则》规定,本处的职任除保管旧档案及署内器物外

  • 抚军中郎将

    官名。东汉末孙策置。《三国志·张昭传》:“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三国魏亦置。武官名。三国魏置,掌督领中军,秩第四品。司马干曾任此职,见《晋书·平

  • 邪臣

    邪恶不正行为不端谋朝乱政的大臣。《韩非子·饰邪》:“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史记·吴王濞列传》:“今者主上兴于奸,饰于邪臣,好小善,听谗贼,擅变更律令,侵夺诸侯之地。”

  • 马小臣

    官名。殷商置。武官。《甲骨文合集》第二七八八二片: “来告大方出伐我自, 马小臣”。武官名。商代设置, 卜辞有“……来告大方出伐我��,(传

  • 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司

    见“福建广东道提刑按察司”。

  • 交代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凡官员因迁调或其他缘故离任,必须将任内经办之已毕、未完事件,词讼案件,档案文卷以及仓库钱粮等,向新任或署任官员交接清楚,谓之交代。官员交代期限、手续等均有定制,违限或违制者,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