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史丞

太史丞

官名。秦朝奉常属官,为太史令副贰。西汉景帝中元六年 (前144)改隶太常,东汉置一员,二百石。三国魏置一员,二百石、八品。晋朝、南朝沿置,梁隶太常卿,流外三品蕴位。北齐为太常寺太史署次官。隋朝为秘书省太史曹 (局)次官,置二员,正九品下; 炀帝大业三年 (607) 减一员,为太史监次官。唐朝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以前,为太史局(太史监、秘阁局、浑天监) 次官,其后则为太史局(浑仪监、太史监、司天台) 属官,置一员,正六品上。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为太史局属官,南宋因置,从八品。辽朝置为司天监属官。


官名,俸二百石,为令的佐官,助令掌天时、星历等。参看《太史令》条。三国吴置,《三国志·吴书·赵达传》:“太史丞公孙滕少师事达。”

猜你喜欢

  • 治礼

    官名,汉置,属大鸿胪,职似太常属下的治礼郎,掌礼仪导引。《后汉书·礼仪下·大丧》:“治礼引三公就位……太祝令跪读谥策,太尉再拜稽首,治礼告事毕……治礼引太尉入就位。”

  • 守卫

    夏商两代的守卫武装。夏代还没有国家常备军,警卫王的任务是由本氏族中少数不参加生产劳动的贵族上层成员组成的卫队担任,这是后世常备军的雏形。商代的守卫扩展到王宫、都城、边境和诸要冲处,并依照兵种的不同有“

  • 亲事府

    官署名。唐初秦王、齐王府置,分左、右,各有统军一员,并有长史、录事及兵铠曹参军、别将、库直等; 太宗贞观(627—649)中诸王府所置,不分左右,各有典军二员、副典军二员。皆掌守卫、陪从,统亲事亲兵兼

  • 如琫

    官名。亦称“如本”。清朝西藏地方武官之一。隶于戴琫,分掌各城典兵之事。设五品官十二人。每人辖甲琫二人。遇有缺出由甲琫升补。

  • 交通部清理官产委员会

    交通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交通部为清理所属各种官产起见,专设清理官产委员会。依照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十一月十八日公布的《交通部清理宫产委员会章程》规定,设主席委员一人,委员三至五人,均由部长派

  • 冶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金中大夫冶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 司星

    官名。春秋时宋国置。掌理天文星历。《史记·宋微子世家》: “荧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忧之,司星子韦曰: ‘可移于相’。”

  • 中藏府丞

    官名。东汉名义上属少府,为中藏府令副贰,员一人,秩三百石,助令掌宫中币帛金银诸货物。官名,汉置,为中藏府副长官。佐令掌宫中币帛金银诸货物。参看《中藏府令》条。

  • 五威将右帅

    官名,也省称五威右帅,掌助五威将班符命于天下。详见《五威将前帅》条。

  • 司骑局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后置,有参军事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