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女官

女官

①帝王宫中执事的女性官员的合称。历代均置。品位名目不一。汉分十四等,顺次名昭仪、婕妤、美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后赵先有十八等,后增至二十四等; 东宫十二等,诸公侯置九等。唐朝称内官,分十九等,顺次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婕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 开元时又置惠妃、丽妃、华妃,亦有宫官,即“二十四司”、“二十四典”、“二十四掌”。明朝由宫女、经女秀才、历女史递升女官,其中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攻、宫正正五品; 司记、司言、司簿、司闱、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司宝、彤史正六品;典记、典言、典宝、典正等正七品; 掌记、掌言、掌宝正八品,凡一百八十七人,五、六年得归父母,听婚嫁。永乐时,仅保留司宝,掌收贮宝玺,余尽移于宦官。清朝尽罢。②太平天国妇女职官的合称。分朝内、军中、职同三种。朝内女官设军师四人,下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正副丞相共十二人,禁城女检点三十六人,指挥七十二人,将军四十人,分别在天王府及各王府供职。军中女官有总制、监军、军帅各四十人,卒长一千人,管长四千人。另有职同女官,殿前女绣锦指挥二百四十人,职同指挥; 女绣锦将军二百人,职同将军; 女绣锦总制一百二十人,职同总制; 女绣锦监军一百六十人,职同监军,均为统率女绣锦营的女官。此外,有内掌门三百人,内贵使二百八十人。女官合计六千五百八十四人。名位虽高,职权不大。


凡在宫中掌管某一职事之女子,也都是皇帝的妃子,皆为女官。周朝的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女史等都是女官。见《周礼·天官·冢宰》。到汉朝,宫中女官十四级十九种。《汉书·外戚传》:“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至武帝制倢伃、娙娥、傛华、充依,各有爵位,而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云。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倢伃视上卿,比列侯。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视千石,比中更。充依视千石,比左更,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五官视三百石。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注:“师古曰:夜者,主职夜事。”其后,唐朝女官分十九等,明代设六局一司。见《续文献通考·职官六·女官》。

猜你喜欢

  • 四直都虞候

    军职名。北宋置,统领禁军簇御龙、御龙骨䤪子、 御龙弓箭、 御龙弩四直卫士, 属殿前司。

  • 天驷监

    宋朝养马机构。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置于开封景阳门外,左、右各二监,每监设监官一人。真宗咸平三年 (1000) 隶群牧司。神宗熙宁三年(1070) 并为左、右两监。元丰 (1078—1085)

  • 优异佐领

    清朝八旗世管佐领之一。全称“优异世管佐领”。凡初立佐领之人率众归诚,功在旗常,或立佐领后承管之人著有军功劳绩,得赐户口,编为佐领者,均为优异世管佐领。佐领员缺,由立佐领人和得优异佐领人之子孙世代承管。

  • 指系在印柄上的丝带。依官爵品阶的高下,而用不同颜色的丝带作为标志。汉朝制度,皇帝、皇后用黄赤绶,黄、赤、缥、绿、绀五采(一说为黄、赤、缥、绀四采)、太子、诸王用纁朱绶,赤、黄、缥、绀四采; 相国用绿綟

  • 中卫尉

    官名。金朝卫尉司长官,掌皇后宫事务,从三品。官名,金朝置。从三品,为卫尉司长官,掌总中宫事务。见《金史·百官二》。

  • 高等审判厅

    官署名。清末地方审判机构之一。光绪三十三年(1907)始设于京师、奉天等地,宣统元年(1909)后各省渐设。每省省城一所,大商埠距省城远者得设分厅。掌全省诉讼,审理不服地审厅一审、二审判决上告案不属大

  • 知制诰

    官衔名。唐初中书舍人掌草拟诏敕,称知制诰。玄宗开元(713—741)以后,或以尚书省诸司郎中等官领其职,称兼知制诰。其后翰林学士入院一年即加此衔,专掌内制,草拟机密诏令; 以他官兼者则掌外制,起草政府

  • 左厩闲长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驾部中大夫左厩上士属官,正一命。

  • 士林

    1、文人学士。《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2、馆名。《梁书·武帝纪下》:“(大同七年)丙辰,于宫城西立士林馆,延集学者。”

  • 右平章事

    官名。渤海国官,居中台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