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宝钞提举司

宝钞提举司

官署名。元朝置。掌辖区印行钞币事务,为诸路宝钞都提举司之分设机构。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立陕西宝钞提举司。后又在和林、四川、中兴等地设司,均非常设。明洪武七年 (1374)置,隶中书省,掌宝钞印造及出入,设提举、副提举、吏目各一人。下设钞纸、印钞二局,局置大使、副使、典史各一人。又置宝钞、行用二库,库设大使、副使各二人,典史一人。十三年罢。十九年复置,隶户部。明中叶后因钞法不行,革副提举、典史,所属局、库大使、副使等亦多裁革。


官署名,元朝始置,掌印造纸币。其官有达鲁花赤一员,正四品;都提举一员,正四品;副达鲁花赤一员,正五品,提举一员,正五品;同提举一员,从五品。还有副提举、知事、照磨、提控案牍等官。明朝沿其制。见《元史·百官志一》、《明史·职官志一》、《明史·食货志五》,参看“达鲁花赤”等条。

猜你喜欢

  • 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

    官名。南宋置为侍卫步军司长官,为三衙最高军职之一,掌步军之政令。武官名。见“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 郊圻

    指封邑的疆界。《尚书·周书·毕命》:“申画郊圻,慎固封守。”孔颖达疏:“郊圻,谓邑之境界。”

  • 太常寺典簿厅典簿

    官名。明清太常寺置典簿厅,有典簿,明制员额二人,清制有满汉典簿各一人,管理本寺吏员人役之事。凡坛庙官、乐生、舞生、执事生的补充,厨役的分派均为其所掌,并辖祭器科。

  • 东经略司

    参见“经略司”。

  • 蛮隶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役校人养马。在王宫者,并掌兵守护王宫。《周礼·秋官》: “蛮隶,百有二十人”,“掌役校人养马,其在王宫者,执其国之兵,以守王宫,在野外,则守历禁”。

  • 将漕县令

    兼领漕务的县令。汉置,《汉书·卜式传》记卜式为成臯令,将漕最。”颜师古注:“为县令而又使(令)领漕,其课最上。”

  • 国子监典籍

    官名。明、清国子监属官。于典籍厅设。明朝一人,清朝汉官一人,俱从九品,掌书籍碑版。

  • 营缮司郎中

    官名。① 即“营缮清吏司郎中。”②清末民政部所属营缮司之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一人,总理司务。

  • 绥远城将军

    官名。为清代八旗驻防将军之一,驻绥远城(在归化城东北五里,今属呼和浩特市)。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裁撤归化城都统,将其所掌土默特二旗之旗务划归绥远城将军。蒙古土默特部分为左右翼两旗,与民人散处

  • 运粮万户府

    官署名。元至元二十年置,掌每岁从海道运粮供给大都(今北京)。其官有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并正三品,副万户四员,从三品。还有经历、知事、照磨、镇抚等。见《元史·百官七·海道运粮万户府》。